2025年5月21日,运输部加强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引发社会关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面临着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交通运输部近期密集出台政策,推动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一战略转型不仅关乎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实现国家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交通能源融合生态系统”的路线图。政策核心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建设,如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等场景规模化布局光伏发电设施;二是加速电动化替代,完善充换电、加氢等配套网络;三是探索新型能源协同利用模式,包括船舶LNG动力改造、交通领域储能应用等,这些措施全面落地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1.2亿吨。
据悉:政策特别强调“多能互补”理念。以江苏太仓港为例,该港通过建设“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实现港口作业车辆100%电动化,年发电量达8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200吨,这种模式正在全国23个试点港口推广,预计2027年前将覆盖主要枢纽港区,交通能源融合呈现出多点突破态势。高速公路领域,山东济南绕城高速打造的“光伏声屏障”项目,既能降噪又可年发电200万度;铁路方面,青藏铁路部分站点已应用“光伏+储能”系统解决高原供电难题。更前沿的探索包括: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更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如宁德时代推出的“换电重卡”方案,通过车电分离降低用户初始购置成本40%,目前已在全国部署超过300座换电站,能源企业正加速向交通场景渗透——国家电投与中远海运合作开发船舶燃料电池系统,中国石化规划到2026年建成5000座综合能源服务站。与此同时,数字化成为融合催化剂,交通运输部主导建设的全国性“绿能交通大脑”,已接入150万个充电桩实时数据,优化电力调配,顺丰速运通过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年产生50万吨碳减排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