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上有个事儿,聊起来特别有意思,也让很多准备买车的朋友们挺关注的。
这事儿的主角,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大众汽车,具体来说,是它旗下的一款叫途岳的紧凑型SUV。
可能很多人对途岳的印象还停留在它刚上市那会儿,觉得这是个挺不错的合资车,但价格也不便宜,怎么着也得十五六万才能落地。
可现在,你要是去4S店问问,可能会得到一个让你大吃一惊的报价,有些地方的低配车型,裸车价甚至已经降到了八万块钱以下。
从原来十六万多的起步价,到现在不到八万就能拿下,这中间几乎是打了对折还多。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这还是原来那个大众吗?
价格降了这么多,车还是那台车吗?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猫腻”?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要说清楚途岳为什么会降价降得这么狠,咱们得先看看现在整个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个什么样。
以前,咱们老百姓买车,尤其是买十来万的家用车,首先想到的就是大众、丰田、本田这些合资品牌。
感觉它们的车质量稳定、技术成熟,开出去也有面子。
那时候,大众的车确实不愁卖,甚至有些热门车型还得加价才能提车。
途岳刚出来的时候,定位就是比途观L小一号的精致SUV,价格自然也不低,瞄准的就是那些预算充足,信赖大众品牌的家庭用户。
但是,这几年的情况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像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这些,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
它们推出的新车,一个比一个厉害。
论设计,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模仿的样子了,都很有自己的特色,非常漂亮。
论内饰,十万块钱的国产车,给你配的那个大屏幕、那个智能车机系统、那个皮质座椅,豪华感和科技感直接拉满,让同价位的合资车看起来就像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更要命的是,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国产车更是遥遥领先,混动车型既省油又没有里程焦虑,纯电车型开起来又安静又提速快,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心。
面对国产车这样猛烈的攻势,合资品牌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消费者们也越来越精明,不再盲目地迷信车标了,大家开始实实在在地比较:花同样的钱,我能买到什么?
这么一比,很多合资车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途岳的销量下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大众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老江湖”,它当然知道,再端着“神车”的架子不放,就真的要被市场淘汰了。
所以,它必须得做出改变,而且是那种能让消费者立刻就看到的,最直接的改变——降价。
那么,问题就来了,价格降了一半,这车到底被“阉割”了哪些地方?
大众也不是做慈善的,成本肯定是要控制的。
咱们就来一项一项地看。
首先最大的变化,是在车子的核心部件,也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上。
原来的途岳,主打的是大众那套我们很熟悉的1.4T或者1.5T涡轮增压发动机,配上7速双离合变速箱。
这套动力组合的特点是动力响应比较快,开起来感觉挺有劲的。
但是,在降价最厉害的“途岳新锐版”上,大众换了一套全新的动力方案:一台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的是来自日本爱信的6AT自动变速箱。
这个改变可以说是非常精准地抓住了目标用户的心理。
这台1.5L的发动机,说实话,动力确实不强,只有110匹马力,你要是想开着它体验什么速度与激情,那肯定是没戏了,它就是一个勤勤恳懇的代步工具。
但是,它的好处在于技术非常成熟,结构简单,不容易出毛病,而且省油。
更关键的是,它配的可是“爱信6AT”。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爱信6AT”这几个字就约等于“稳定可靠”、“换挡平顺”、“皮实耐用”,口碑非常好,甚至比大众自家的双离合变速箱更让人觉得放心。
你看,大众这招多聪明,它知道花七八万买车的用户,最关心的不是车子能跑多快,而是这车省不省心、省不省油。
它牺牲了一部分动力性能,换来了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可靠性口碑,这笔账算得非常精。
其次,第二个大的变化,是在一个大家平时不太注意,但对成本影响很大的地方——后悬架。
稍微懂点车的朋友可能知道,汽车悬架分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简单来说,独立悬架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好处是两个后轮可以独立运动,在经过一些坑洼路面的时候,车身的晃动会小一些,坐起来更舒服。
而途岳在原来的高配车型上用的就是多连杆独立悬架。
但是在降价后的新锐版上,它把后悬架换成了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车悬架”。
这种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不占用太多空间。
大众敢这么做,也是因为它很清楚,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开车的普通人来说,这两种悬架的细微差别,其实是很难感觉出来的。
你每天就是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偶尔周末去趟超市,基本都在平整的铺装路面上行驶,那两种悬架开起来的感觉可能90%以上都是一样的。
只有在一些比较极限的驾驶条件下,或者在路况特别差的地方,独立悬架的优势才会体现出来。
大众就是赌你根本开不出来区别,所以它就把这部分成本省下来,用在了你看得见的地方,比如把车头设计得更像它家更贵的大哥途观L,让你觉得这车看起来很高级,很有气势。
除了这两大块,其他一些细节上的缩减也肯定是有的。
比如内饰,还是大众一贯的简约风格,说好听点是耐看,说难听点就是有点单调,用了不少硬塑料,摸起来质感一般。
车里的屏幕也比较小,在现在这个国产车屏幕一个比一个大的时代,确实显得有点寒酸。
像自动空调这种舒适性配置,也只有在高配车型上才有。
但是,咱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它的价格,这一切似乎又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在哪都适用。
所以,总的来看,大众途岳这次大幅度降价,并不是简单的骗人或者有什么猫腻,而是一次非常彻底的,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而做出的战略调整。
它把原来一台十五万级别的合资SUV,通过一系列精准的成本控制,硬生生打造成了一款能和十万级国产SUV正面竞争的产品。
它保留了大众的车标、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外观、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和一套非常省心耐用的动力系统,这些都是这个价位消费者非常看重的点。
而它“减配”掉的那些性能和配置,对于目标用户来说,可能又不是那么地重要。
这充分说明,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即便是大众这样的国际巨头,也必须放下身段,真正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造车和卖车。
那个光靠一个车标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是真的过去了。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件大好事,因为车企们“卷”得越厉害,我们能买到的车才会性价比越高,选择也才会越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