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有时候比小说还刺激。
尤其是在全球化这盘大棋上,总有人想秀操作,结果秀着秀着,直接把自家桌子给掀了,还顺带把邻居家的碗也给砸了。
今天的主角,是风车、郁金香和“自由贸易”的代表——荷兰。
不得不说,这哥们最近是真捅了马蜂窝。
事情的起因,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霸王硬上弓”。
他们看上了一家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这家公司虽然听着像欧洲血统,但早就被中资闻泰科技给控股了。
这安世半导体是干嘛的?
简单说,它是汽车里各种小芯片的超级供应商,尤其是那种不起眼但没它不行的二极管,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都捏在它手里。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欧洲汽车巨头,都指着它的芯片过日子。
本来,这就是一桩你情我愿的跨国收购,商业逻辑清晰得像矿泉水。
中国人投钱,安世发展,大家一起赚钱,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荷兰不这么想。
他们突然翻出了一本冷战时期的老黄历,叫《货物供应法》,然后一脸严肃地宣布:为了“国家安全”,我们必须强制接管安世。
这操作有多骚呢?
直接把中方的CEO给罢免了,冻结了人家的巨额资产,整个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快得像提前排练过一样。
国际舆论当时就炸了,见过耍流氓的,没见过穿西装打领带,一边念叨着自由市场一边明抢的。
荷兰官方给出的理由,听起来特别高大上,也特别耳熟。
他们说,我们这是“必要之举”,是“唯一选项”,是为了防止安世的知识产权被中国“不当获取”,是为了保护欧洲的研发中心不被“掏空”。
这话说的,连华尔街的律师听了都得笑出声。
朋友们,在国际商业法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拥有法定所有权,这叫天经地义。
技术共享、生产调配,这叫资源整合,是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会干的事。
到了荷兰嘴里,就成了“自我交易”和“知识窃取”,这已经不是重新定义商业了,这是在挑战法律本身。
你以为荷兰人真是为了那点知识产权在抽风?
别天真了。
看看时间线就更有意思了。
9月29号,美国商务部刚发布了那个针对中国半导体的“穿透性规则”,第二天,荷兰政府就宣布托管安世股权,再隔一天,荷兰法院就把中方CEO的职务给剥夺了。
这要是个巧合,那只能说牛顿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很明显,在这场由山姆大叔主导的科技围堵大戏里,荷兰选择了一个戏份很足的角色——马前卒。
他们以为抱紧了大腿,就能分一杯羹,却没想过,这根大腿有时候是会踹人的,尤其是踹那些没脑子的队友。
中方这边一看,你都掀桌子了,那我也不用客气了。
反手就是一个出口管制,直接禁止安世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口特定的成品元器件。
这一下,多米诺骨排的第一张,倒了。
欧洲的车企瞬间傻眼。
他们就像一群正在厨房里准备满汉全席的大厨,突然发现盐被禁运了。
没盐,你龙虾鲍鱼再高级,做出来也是索然无味。
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厂,直接停产,一年20万辆的产能说没就没。
大众的老家沃尔夫斯堡,工人们已经可以提前下班打德州了,因为生产线直接歇菜。
宝马慕尼黑工厂,造X5的流水线因为缺个小小的微控制器,也跟着停摆。
连奔驰S级这种旗舰,都因为传感器芯片缺货而减产。
欧洲汽车制造协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发出警告说,这要是断供三个月,损失直接飙到200亿欧元以上,还得搭上10万个工作岗位。
按理说,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坐下来,冷静地想想,这事儿到底是谁惹出来的,赶紧把源头给解决了。
可魔幻的还在后头。
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它的经济部长斯文·舒尔茨,非但没有去劝架,反而跑出来给荷兰的强盗行为站台,说什么荷兰的决定“非常明智”。
德媒更是激动地表示,我们终于认清了东方大国的“战略意图”,他不是伙伴!
这波操作,属于是亲手给自己家顶梁柱下面塞炸药,还嫌引信不够长。
汽车产业给德国贡献了多少GDP?
5%只是直接贡献,算上整个产业链,高达20%,养活了200万个就业岗位。
现在这个庞大的产业帝国,因为几颗小芯片就摇摇欲坠,你却还在那儿为始作俑者鼓掌叫好,说这是“明智”的。
你说这德部长是不是自家工厂停产停得还不够爽?
所以你看,整件事的逻辑就非常清晰了。
荷兰以为自己是在执行大哥的命令,纳个投名状,结果发现自己成了那个引爆炸弹的倒霉蛋。
德国一些政客,沉浸在意识形态的迷雾里,宁愿看着自家产业受损,也要高喊几句政治正确的口号。
现在全球的车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找芯片,急得火烧眉毛。
有业内人士说了句大实话:闹到最后,这些企业和他们背后的政府,都得坐下来跟中国谈。
因为芯片这东西,不是你在菜市场买白菜,说换一家就换一家。
供应链的替代,需要时间,需要认证,更需要钱。
而市场,是不等人的。
荷兰那边也尝试过沟通,经济大臣主动找中方聊了聊,但没什么诚意,提的都是些模糊的“解决方案”,对“归还治理权”这个核心问题避而不谈。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先把抢走的东西还回来,纠正错误,我们再谈别的。
于是,谈判就这么僵着。
法院把裁决日期延后,荷兰政府想成立个工作组拖时间。
但问题是,工厂的流水线可不等人,市场的订单也不等人。
未来这几十天,就是关键的窗口期。
对荷兰来说,是继续嘴硬到底,看着欧洲的汽车工业一起陪葬,还是老老实实认错,把抢来的东西物归原主,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但说白了,路是自己选的,坑是自己挖的。
当初玩火的时候有多嚣张,现在被火燎到眉毛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商业世界里,你可以不讲武德,但你不能不讲逻辑。
现在好了,大家一起在ICU里排队,就看谁先拔对方的氧气管。
这场由一个“骚操作”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大地震”,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