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火、不爆炸”成强制标准,车企官宣即担责
5月12日,哈弗品牌高调官宣,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包已全部通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要求》新国标检测,成为国内首批公开承诺“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车企。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更意味着消费者维权路径被彻底打通——若车辆因电池质量问题发生自燃,厂家需承担全部责任。
新国标“史上最严”:三大测试堵死自燃漏洞
此次新国标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其核心要求直击行业痛点:
1. 热扩散测试升级:从“起火前5分钟预警”变为“不起火、不爆炸”,且烟气不得危害乘员。
2. 底部撞击测试:模拟底盘剐蹭场景,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后,电池包需无泄漏、无爆炸。
3. 快充循环测试:300次快充后仍要通过短路测试,杜绝快充引发的安全隐患。
哈弗电池包通过蜂巢能源生产的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双重验证,采用多通道排气设计和高强钢吸能结构,即使电芯失控也能快速排出高温气体,防止连锁反应。
车企为何“不敢轻易官宣”?责任倒逼技术升级
此前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中,责任认定常陷于“厂家推诿、用户举证难”的困境。新国标实施后,车企若官宣达标即视为质量担保。这意味着:
- 充电自燃、静止停放起火等场景均属质量问题,厂家需赔偿车辆损失及第三方连带损失。
- 保险公司可先行赔付后向车企追责,消费者维权成本大幅降低。
据中汽研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超550起,而新国标将倒逼行业淘汰20%以上技术不达标企业。目前除哈弗外,仅长安、东风等少数车企公开宣称达标。
消费者购车指南:认准“官宣”而非营销话术
1. 查认证报告:需明确标注“符合GB 38031-2025”,蜂巢能源等供应商信息应与车企官宣一致。
2. 辨技术细节:优先选择具备“热失控5分钟烟气排放”“底部3层防护”等专利技术的车型。
3. 看责任条款:购车合同中应载明“电池质量问题全额赔付”承诺,避免厂家玩文字游戏。
业内预测,随着2026年新国标强制实施,敢公开承诺“不起火”的品牌将抢占70%市场份额。对于消费者而言,哈弗的官宣不仅是一份安全保障,更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安全内卷”的新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