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众多企业纷纷寻求通过扩大规模和整合资源来应对这一变革,以期实现更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日本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简称“日立”),也积极响应市场变革,致力于通过整合资源来把握中国汽车市场的新机遇。
2021年1月1日,日立、京滨、昭和以及日信工业这四家公司正式合并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并开始了新的运营篇章。三个月后,日立安斯泰莫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其在中国的总部,携其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底盘系统、自动驾驶/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摩托车等核心业务领域的全系列产品,盛装亮相于2021年上海车展。这是日立安斯泰莫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标志着其在中国的新征程已然启航。
日立,作为日本排名前三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此次与三家公司合并,显然意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其在汽车行业的地位。那么,合并后的日立安斯泰莫将如何布局其产品和技术开发策略?中国市场对于这家新晋汽车零部件巨头又意味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带着这些疑问,《汽车观察》记者在车展期间专访了日立安斯泰莫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僧伟利,探寻答案。
整合资源
在谈及日立选择与三家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合并的初衷时,日立安斯泰莫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僧伟利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此次合并计划实际上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市场繁荣时期就已经开始筹备。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意识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能与全球领先企业相抗衡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以及技术的深度融合变得愈发关键。”
“京滨、昭和、日信这三家企业曾隶属于本田,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日立与本田的合并,旨在共同探索互联领域的发展,结合日立Lumada解决方案的数字技术和数据应用,与本田的车辆技术相互融合,以优化移动出行方案,从而为社会带来安全和环保的新价值。”僧伟利进一步阐释了合并的初衷。
他补充道,四家企业的产品与业务既存在互补,也有重合之处。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避免对重复产品的投资,并通过子系统化和互补技术的融合来强化产品实力。此外,新公司将拓宽对全球客户的产品销售领域,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客户群。
僧伟利强调,合并后的日立安斯泰莫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例如,新公司将拥有全球领先的xEV和摩托车零部件出货量,涵盖悬挂、制动和转向的综合底盘控制系统,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同时,在ADAS及内燃机系统等领域,日立安斯泰莫将充分利用日立的研发资源,通过优化集结的研发力量来推动业务增长。
简而言之,日立通过此次合并,不仅扩大了原有业务的规模,还实现了专业技术间的优势互补。凭借完整的产品阵容和遍布全球的网点分布,日立安斯泰莫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僧伟利透露,日立安斯泰莫将采用股份制运营模式,其中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持有66.6%的股份,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持有33.4%的股份。在产品开发方面,新公司将专注于汽车领域前装市场的多项产品开发,涵盖低排放动力总成系统、高效驱动电机、高功率逆变器、悬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环境识别传感器、自动驾驶ECU以及OTA控制软件更新技术等。同时,新公司的产品还将涉及摩托车市场、汽车后市场,以及铁路车辆和工业机器等领域。
在技术开发方面,日立安斯泰莫将不断深化“新四化”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优化工程资源并加速新一代技术的研发进程。
新公司的成立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使命感。通过整合四家企业的雄厚实力与独特优势,我们已成长为一家独立的大型供应商。如今,我们拥有充足的资源与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应对市场变化的挑战。”僧伟利对新公司的未来前景寄予厚望。
加速本土化进程
日立安斯泰莫的业务已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等27个区域,拥有员工总数约90,000名。其中,日本本土依旧是其销售的主阵地,而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迎来电气化、自动驾驶、共享化和网联化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日立安斯泰莫的重要增长市场。为此,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了22处生产和研发基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与解决方案支持。
日立安斯泰莫高层透露,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从2021年度的16%提升到2025年度的18%,这一目标的提出,彰显了日立安斯泰莫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与深耕决心。同时,在“碳中和”等全球议题上,日立安斯泰莫也积极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2020年,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远大目标。同时,中国还在探讨在2035年将所有销售的新车都转型为环保车型,其中50%为以纯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而另一半则为混合动力汽车。在此背景下,日立安斯泰莫积极响应,其“碳中和”策略将从工厂和产品两个层面同步推进:确保到2030年工厂生产线实现“碳中和”,同时力争到2030年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日立安斯泰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在工厂层面,他们通过优化生产基地、节能改造及设备更新,以及充分利用再生能源等措施,确保到2030年实现工厂生产线的“碳中和”。同时,在产品层面,日立安斯泰莫致力于提供高效的电气化零部件,并运用发动机管理技术、AD/ADAS技术以及底盘零部件轻量化等技术,持续改善产品的燃油消耗量,力争到2030年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
目前,日立安斯泰莫的主要销售方向是自主品牌OEM,如长安、吉利、小鹏等汽车品牌已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展望未来,日立安斯泰莫计划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合作伙伴在电动车业务领域的合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