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添加剂选择指南:从基础油到各种有效成分,一文掌握所有知识!

此前,我们曾深入探讨过“柴油的替代燃料”的相关知识,然而这对于许多车友而言可能显得过于复杂。实际上,车友们更关心的是那些能够切实提升柴油车性能、改善尾气排放的实用产品——柴油添加剂。近年来,汽车年检对尾气排放的要求愈发严格,这一趋势对以省油为优势的柴油车而言无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一款合适的柴油添加剂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众多车友纷纷寻求优质的柴油添加剂,旨在降低油耗、优化燃烧过程、减少尾气排放并控制发动机积碳,从而确保柴油机长期保持良好状态,顺利通过年检(同时,这也对车辆本身的性能提升大有裨益)。

然而,许多车友发现,柴油添加剂相较于汽油添加剂而言,似乎更加复杂且神秘。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使得选择变得困难重重。那么,究竟哪一种柴油添加剂才最适合自己的需求?市面上又存在多少种柴油添加剂,它们的有效成分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为您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基础油(润滑抗磨剂)

其中包含2%的脂肪酸甲酯(FAME),这是一种俗称“生物柴油”的成分。它的特性与柴油颇为相似,但更为粘稠,且润滑性能显著优于普通车用柴油。由于脂肪酸甲酯能与柴油以任意比例混合,因此常被用作柴油添加剂的基础油,以提升柴油的整体性能。

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当脂肪酸甲酯的含量不超过8%时,发动机无需进行任何改动,便能长期稳定且安全地运行。正因如此,国际市场上主流的生物车用柴油通常含有7%的脂肪酸甲酯。然而,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等地,所提供的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仅为5%。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自行向油箱中额外添加2%的脂肪酸甲酯,例如在100升柴油中加入2升脂肪酸甲酯。

此外,脂肪酸甲酯中含有的氧原子能提升柴油的氧含量,进而促进柴油的充分燃烧,并减少尾气排放。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脂肪酸甲酯作为基础油时,应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首先应加入“降凝剂”,然后再添加其他类型的药剂,以确保效果的稳定性。

降凝剂,如丙烯酸十六酯

在柴油中的添加比例为5%。柴油中含有的蜡质是导致其冬季结蜡凝固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根据柴油的凝点,我们将其标号为0#、-10#、-20#、-35#等。其中,0#和-10#柴油作为车用、内河船舶及铁路机车的通用燃油,在市场上最为普遍。而-20#、-35#柴油则相对较为罕见。

在冬季,对于有北方长途运输需求的司机来说,柴油冻结问题无疑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柴油一旦结冰,就会导致发动机熄火,使车辆陷入无法动弹的困境。特别是在冰天雪地的夜晚遭遇这样的抛锚事故,更是让人头疼不已。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老司机们纷纷尝试各种方法,如向油箱中添加煤油、汽油或降凝剂等,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煤油难以获取,而汽油与柴油机的喷油泵不兼容(会严重影响润滑),因此并不适用。市面上可购买的降凝剂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各异。然而,我们可以尝试自己配置降凝剂。其中,低分子量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是常见的降凝剂成分。但如今,“新一代”降凝剂已问世,其效果更胜一筹,因此我们可以放心选用。例如,丙烯酸十六酯在各大炼油厂中逐渐受到青睐。仅需约5%的添加量(即100L柴油中加入500mL),便能降低柴油凝点10度以上(相当于降低一个标号,例如-10#柴油可变为-20#),使用极为便捷。

十六烷值改进剂

硝酸异辛酯(2-EHN),添加比例3%

在柴油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被称为“十六烷值”,它反映了柴油的滞燃期长短。当十六烷值提高时,柴油的滞燃期会相应缩短,从而确保柴油在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为了优化柴油的这一关键指标,我们可以考虑添加适量的十六烷值改进剂,例如硝酸异辛酯(2-EHN),其添加比例通常为3%。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柴油的整体性能,还能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高效、稳定地运行。

滞燃期的长短对柴油的燃烧时间有着直接影响。滞燃期越短,柴油的燃烧时间就越充分,同时,柴油机的震动和噪音也会相应减小。因此,我们总是希望柴油的十六烷值能够尽可能地高。在众多的十六烷值改进剂中,硝酸异辛酯以其显著的效果和广泛的采用率脱颖而出,其添加量通常控制在4%以内。

在普通车用柴油中,通常已经含有约1%的十六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柴油的十六烷值,我们只需增补3%的量,即每100升柴油中添加300毫升硝酸异辛酯。这样的操作大约能将柴油的十六烷值提升10个单位,使其在成品柴油勾兑后,达到约60的合理水平。

积碳清洁剂

聚醚胺(PEA-1000),添加比例1%
柴油机的喷油嘴积碳会影响喷孔的清洁度,进而影响柴油喷射的精准度和力度,这与直喷汽油机的情况类似。减少积碳、保持喷孔清洁,对于提升柴油机的动力和燃烧效果至关重要。同时,柴油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碳烟,这也是柴油车面临的一大难题。

聚醚胺(PEA-1000)对汽油机和柴油机均显示出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防御积碳的产生。然而,由于它可能稀释润滑油,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浓度。若长期使用,建议将浓度维持在1%以内,即每100L柴油中添加100mL,这样即便连续几箱汽油都使用该浓度,也不会造成问题。

雾化强化剂与除水剂

配比建议:丙酮3% 配合 异丙醇3%

柴油机采用直喷技术,柴油在喷油孔喷出后,会与高温空气接触并经历蒸发、气化过程,从而形成高浓度的柴油蒸汽。然而,如果柴油的表面张力过高,那么在喷出后,它难以迅速“散开”,这就像自来水龙头出水为直线状,而非我们期望的喷雾状态。因此,通过添加雾化强化剂与除水剂,可以降低柴油的表面张力,促进其更好地雾化,从而提高柴油机的燃烧效率。

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柴油的表面张力,而丙酮正是一种高效的添加剂,能够有效破坏柴油的表面张力。此外,丙酮还具有强大的吸水性,能够吸收油箱中的残留水分,保持油箱的干燥。同时,我们加入异丙醇的目的是提高丙酮在柴油中的稳定性。具体的配比建议是,每100升柴油中各添加300毫升丙酮和异丙醇。

助燃消烟剂

采用10%浓度的环烷酸铈溶液,配比为15%。在国五及以后的柴油机时代,国国六柴油机均配备了颗粒物捕集器(DPF),这一装置旨在过滤柴油机尾气中的碳粉颗粒。通过拦截尾气中的碳粉颗粒物,确保排放的尾气达到干净、透明的标准。

然而,柴油机的尾气中,碳粉颗粒的排放量相较于汽油机而言,要高出50至60倍。这使得DPF在过滤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当DPF中积聚的碳粉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导致其堵塞,进而使得整台柴油机的排气管彻底堵塞。

为了清理堵塞的排气管,柴油车必须进入“再生”模式,即通过急剧提升转速来强制增加尾气温度,使其变得极高。在高温环境中,这些堵塞的碳粉颗粒会被烧毁,从而恢复排气管的通畅。“再生”过程中,柴油机的转速会迅速上升,但车速却无法相应提升(即所谓的“干吼不走”现象)。因此,国五和国六柴油车的车主们一提到“再生”就感到担忧。

柴油机的尾气中,碳粉颗粒的排放量相较于汽油机高出50~60倍,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需要减少柴油机尾气中的碳粉颗粒,这可以通过添加“助燃消烟剂”来实现。其次,为了加快堵塞的DPF的疏通速度,即提升“再生”效率,我们可以使用“再生催化剂”。值得一提的是,环烷酸金属盐这类添加剂能够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其中,环烷酸铈的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按照15%的添加浓度计算,每100L柴油中加入150mL即可。

在处理柴油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添加剂的作用。例如,脂肪酸甲酯可作为基础油,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丙烯酸十六酯、硝酸异辛酯和聚醚胺等添加剂,分别用于降低柴油标号、提高十六烷值、清洁柴油机积碳和清洗喷油嘴等目的。此外,丙酮与异丙醇的混合物可以改善燃料雾化效率,解决油箱残留水分问题,同时提升马力并降低油耗。而环烷酸铈则专注于降低尾气烟度颗粒物,疏通DPF并改善“再生”过程。这些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解决柴油机尾气中的碳粉颗粒排放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