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郝琳

当小米YU7刚上市18小时就锁定24万台订单的消息刷爆雷军微博时,2025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已经站在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上。
一位车企内部的人对《凤凰WEEKLY汽车》说:“今年上半年的变化真是太多了!”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工信部出手整治,狠狠砍掉了行业里的价格战乱象;欧盟的碳边境税倒计时响起,海外市场门槛越来越高。整个汽车行业像是在打淘汰赛,残酷又令人兴奋。

上半年,有的新势力无奈退出赛场,哪吒汽车的破产文件堆成山;但也有车企销量连续冲破特斯拉,令人侧目。政策监管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割掉行业里的“肿瘤”,4月份的新规禁掉了“自动驾驶”宣传语,冷冷泼了一盆水,吹灭了营销的泡沫;L3级自动驾驶的普及时代,也正渐行渐近。
这场牵动万亿资金、百万就业、国家战略的大戏里,技术成了最关键的王牌。汽车行业的竞争,早已不单是卖车那么简单,而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较量。2025年已经过半,我们每个人都将在未来,见证中国汽车从“大国制造”跨越到“强国领跑”的震撼飞跃。

上半年大事件:价格战踩刹车,技术拼得更火
2025年上半年,价格战又卷土重来,但这回没成全国性的乱战,工信部挥剑斩乱麻,让这股风头迅速消停。
5月底,比亚迪率先打响促销大招,22款智驾车型补贴最高达5.3万,奇瑞、吉利,还有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豪华品牌也跟着降价,超过40家车企、百余款车型参与,燃油豪车甚至降了30%以上,成交价刷新历史底线。
看似风起云涌的降价潮刚一冒头,就被监管部门按了“暂停键”。5月31日,工信部和中汽协联合发布倡议,严厉批评无序价格战,“打价格战没赢家”,一旦过度竞争,只会挤压利润,影响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健康。监管把整治的力度一波接一波的加强。

从4月开始,一堆政策像做手术一样精准切入行业病灶:禁止虚假“自动驾驶”宣传,要求车企实打实介绍辅助驾驶功能;启动年度生产一致性检查;催促车企把供应商账期压缩到60天以内。
到了6月10日,比亚迪、吉利等二十多家大厂联合承诺更快结算账款。上汽集团干脆取消了“商业承兑汇票”这个拖延付款的老套路,这一招直接切断了“用拖账换降价”的恶性循环。监管用政策杠杆,让整个行业不再“拼库存”,而是专注“技术升级”,一针见血地解决乱竞争问题。

一位分析师向《凤凰WEEKLY汽车》说:“这意味着行业不再追求数量堆砌,而是要注重质量和技术创新,监管的目标就是让企业扔掉‘价格战’的绳索,拿起‘技术’的武器。”
政策和技术双重推动下,市场瞬间分成两个阵营,生存法则越发清晰。零跑6月销量冲上新势力第一,而曾和零跑交手的哪吒,最终因为种种问题不得不打道回府。

当政策帮忙止住内耗,技术让竞争逻辑重塑,中国汽车行业的新纪元正在加速驶来。
零跑、小鹏销量爆发,小米“杀疯”了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局势明显分裂,车企们形成了三个阵营。
先来说说领跑的阵营,技术创新让他们如虎添翼。零跑和小鹏表现尤其亮眼。
零跑上半年交付22.17万辆,同比增长138%,这和他们提出的“技术普惠”战略密不可分。6月推出的高通骁龙双8797舱中央计算架构,让车子反应更快、通讯更顺畅,技术实力稳步提升。
小鹏更是猛涨,同比增长279%,交付19.72万辆,与华为合作研发的全球首款AI智驾融合AR-HUD“追光全景”无数,导航和自动驾驶的增强现实技术让一切操作直观又炫酷。
小米虽然是造车“新人”,但其首款SUV YU7登陆市场立刻掀起巨大波澜:18小时就锁定24万台订单,上半年交付突破15万辆。这证明小米不仅快速进入市场,还开始有底气向老牌竞争者发起挑战。
不是所有车企都能轻松跟上节奏。转型阵营的企业正挣扎在战略调整的拐点。
理想汽车交付20.39万辆,同比增长7.9%,增长放缓明显。增程式技术的瓶颈日益显现。为此,理想6月成立了“智能汽车群组”,CEO李想亲自挂帅AI,战略彻底向纯电转型。下半年推出的六座电动车i8和五座i6,配备了10分钟充电跑300公里的5C超充技术,主动抓住纯电市场红利。
赛力斯则靠华为技术浴火重生,上半年卖出6.24万辆旗舰车型问界M9,推动整体销量达17.21万辆。6月单月问界交付4.47万辆,首次销量压过理想。
相比转型阵营的阵痛,后起挑战者要面对的压力更现实:生存与成长的焦虑。
深蓝汽车交付14.32万辆,但压力大,完成全年目标40万辆只有36%。他们把重点转向技术协同和海外扩张,也提醒新势力们别急着扩张,技术壁垒还不牢固。
蔚来稳步增长30.6%,希望通过下一季度上市的纯电大SUV乐道L90突破瓶颈。阿维塔和岚图两家增速都超过85%,阿维塔Q3将推搭载华为乾崑ADS 4.0的06车型,岚图FREE+以22.99万元起步,标配华为ADS 4.0和全铝底盘。
华为技术成为二线品牌的助推器,但也带来了同质化风险。不少车企正在思考,怎么既用好外部赋能,又打造自己独特的技术标签,才能破局成功。
从销量目标只有小鹏一家完成了全年目标的51.9%,多数车企全年完成率还不到30%。
下半年决战:技术才是最后的王道
一位车企内部人士透露,接下来下半年,新势力的大招即将全部亮相,市场期待升温。
这波新车涵盖从十万元到百万级,各有千秋,但都围绕智能化、续航和场景化设计打造,市场格局会被彻底刷新。
7月初,小鹏G7凭“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名声登场,配备3颗自研图灵AI芯片,支持复杂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比如障碍躲避、极端天气导航等,续航702公里,价格25万左右,推动高级智驾普及。
紧随其后是理想的i8纯电SUV,招牌子弹头设计,3050mm轴距,六座布局,双电机四驱加上5C超充技术,充电10分钟能跑500公里,最高续航720公里。背靠自家2500个超充站,补能不再难。
问界全新M7预计8月底上市,将标配华为乾崑ADS 4.0,价格定位填补M5和M8间隙,直面理想L7的竞争。
极氪9X定位百万级,设计灵感借鉴劳斯莱斯,搭载2.0T插混系统,综合功率高达660kW,纯电续航380公里,是自主品牌冲击豪华市场的重磅车型。
从产品下半年的竞争重点依然是技术。智能驾驶逐步从高端标配走向大众,华为乾崑ADS 4.0登陆二线品牌,推动L2+驾驶辅助普及。补能效率也在大革命,理想和小鹏的5C技术让充电10分钟续航超400公里成为现实,而蔚来的换电站也超过1200座,支持乐道品牌进军更广市场。
这场技术战争让市场剧烈重塑。新势力6月的销量表现,就说明自主品牌高端化战略见效。相比之下,一些传统豪华品牌销量同比下跌,不得不下调今年销量预期。
狂欢背后也藏着危险。
政策补贴减半,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欧盟反补贴关税仍悬而未决,特朗普政府对华限制可能加码,这些都给下半年带来压力。
新势力们还要解决产能瓶颈和盈利难题。比如小米的二期工厂还没建好,之前积压的24万订单得消化;蔚来要实现销量翻倍,就要协调旗舰ET9的技术下放,和乐道、萤火虫多品牌协同发展。
综合来技术普及覆盖各档价位,未来的赢家必然是那些靠创新产品闯过周期考验,具备抵御风险能力的车企,中国汽车市场高质量较量的序幕已经拉开。
欢迎关注
↓《凤凰WEEKLY汽车》视频号↓
分享和点赞,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