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真是感受到旺季到了吧。岚图泰山刚刚在全国54座城市展车,门店排队现象已经不稀奇,好像变成了一种新潮流。你这个车刚上市几天,预约、问询都快爆棚了。试驾的预约都排到几天后,实际体验排队体验才是真平常。
我本人刚刚翻了下笔记,到底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这个品牌的高端SUV?似乎主要有几个点:设计、配置、品牌影响力和稀缺性。其实说到设计,天地共雅这个词我一开始还觉得吹得很飘,但看实车,哎,确实雅致。线条流畅,没有那种硬朗得太死板,也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特别是配色,从样车的灰色到深蓝,感觉都很有档次。
而且它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ADS4,应该说是在高端智能驾驶里算是领跑者了。你想啊,华为在智能化方面是个老手,鸿蒙座舱也不差,屏幕、交互,基本上是停留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平。最直观的是,试驾的人反映,说开起来感觉挺顺的,但我猜,也可能有人还在怀疑,技术成熟度到底怎样。
这让我想起上次和朋友聊天,他是个修车师傅,他说:这个车的电池线束比想象中复杂,装配过程中要注意很多细节。我当时就觉得,哎,明显是研发流程的严格执行在起作用。其实高端新能源车,要保证供电、电脑、动力系统的稳定性,比普通车复杂太多。问题是,要把这些复杂的体系转变成用户感受到的平顺,真不是一两天的事。
讲到供应链,一些零部件来自国内几个主产地。比如电池包可能用到某家厂的模组——不确定具体是哪家,但去年我听说某个品牌的电池逆变器就遇到过涨价,供应紧张会不会影响批量生产?这倒是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波动,可能会波及整车交付。
从制造角度说,这次展车配备了三腔空气悬架,接地性比普通悬架要强很多,要说调校得不错,我还真没试过。但也有人提调校偏硬,对比同价位的豪华品牌,比如某英国产的SUV,悬架更偏软一些,这样的感受其实挺微妙,看个人喜好了。
提到这个排队潮,我其实有点疑问:究竟是纯粹的消费者热情,还是厂家把曝光度拉高故意推出来?你知道,很多时候,厂家会用限量、多供少求的策略制造稀缺感。比如岚图刚宣布在54个城市开放试驾,立刻就有人觉得抢不到,这其实是心理预期管理。不能否认,品牌影响力的确在上升。
其实我还在想,要是没这个排队现象,这些热情会到底会持续多久?毕竟,相比起传统豪华品牌,岚图算是后起之秀。它的销量能不能继续快速增长?我觉得,除了硬件和智能化实力,还得看服务系统能不能跟得上。
我之前看到一篇报道,有人提到:市面上同价的SUV,用户体验差异摆在那。比如同样的品牌车,油耗、空间、智能配置,差别其实很细微。就我观察,一些车在油门响应上偏慢,但是价格水涨船高,而岚图泰山通过智能辅驾,给人感觉有点像未来车的样子。但实际使用中是否能持续让用户满意,还得时间去验证。
想让一款高端新能源SUV成功,不只是炫酷的设计和出众的配置,还要有后续的稳定供货、优质服务。否则,用户抱怨的等待和质量问题迟早会出来。而我也有点好奇:这次批量交付之后,岚图会不会面临供应链的卡脖子?毕竟,这是所有冉冉升起的新品牌的共同难题。
我还专门翻了下去年岚图的财报,能看到他们的销量从零到20万只用了7个月,这段时间,除了忙碌、压力,也让人想笑:快得让我觉得是不是疯狂了一点。营销+产品,确实在起作用。
这个市场变化挺快,很多朋友问我:你觉得未来几个月,岚图还能继续火下去吗?没细想过,可能吧。或者,等我真正试驾一下,才能给个更具体的答案。
你会不会觉得,汽车变得越来越像手机,智能化硬件都已经趋于传统化,吃掉的其实就是品牌粘性跟用户心理?我不知道,但我确实觉得,变得复杂的背后,是用户心里小期待的变化。
这段先按下不表吧,也许下一次我会去试驾实际感受,当然得预约上。排队这事,真是奇怪——明明知道可能要等,但偏偏还乐此不疲。
你有没有想过,一辆SUV的排队体验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逻辑?是不是我们对新鲜的那点执念,把等待都变成了期待值?哎呀,想到这里,心里就怪爽的——虽然排队真麻烦。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