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

最近电动车行业有个数据特别炸眼。2023年上半年,国内某新势力车企亏了超45亿元。45亿!半年的账眼睁睁亏出去,平均一天亏2500多万。很多人听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完蛋了吗?这也太吓人了吧?别说普通消费者,就连不少业内人也会皱眉头,嘟囔一句“这企业还能撑多久”。

可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明明亏得这么狠,却还在大张旗鼓地扩厂、研发新车,甚至还传出要进军海外的消息。你说说,这逻辑是不是有点怪?钱烧成这样,按理说早该收缩战线,求个喘口气,但偏偏它还显得很“乐观”。这是行业内都这样,还是它自己作的?咱们慢慢拆。

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有驾

先看这个亏损背后的基本账面数据。亏损45亿,营收呢,是81亿。别急,再算一下毛利率,负8%。也就是说,它每卖一辆车,就赔将近一成的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听着是不是更吓人了?再看销量,半年大概卖了7万多台车,单车平均售价接近11.5万左右。这价格不算低吧,但居然还卖一辆亏一辆。很多人看到这儿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个无底洞吗?钱就这么哗哗流出去,怎么填?

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有驾

但,先别着急下结论。咱们再看它的成本结构。拆开这45亿的亏损,可以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点:研发支出占了大头。有人可能不信——这家公司光研发就花了25亿,占总亏损的一半还多。再加上营销、渠道扩展这些“看不见”的地方,钱也烧得厉害。换句话说,它的亏损很大一部分是“花在未来”的,而不是现在一辆车的制造成本。是不是稍微感觉不那么“绝望”了?

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有驾

再对比一下同行的数据。这种新势力车企亏损这么多,其实并不是孤例。2022年,另一家新势力老大哥,全年亏了140多亿,平均一季度亏30多个亿。还有家国外很有名的电动车品牌,早些年都亏到外界怀疑它能不能熬过去了。但它们后来怎么翻身的?靠的就是高投入带来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占率。研发是很烧钱没错,但也是真正能把技术差距拉开的地方。

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有驾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种亏损其实是“结构性”的。比如说,传统车企毛利率可能能做到20%-30%,因为它们的研发早就吃透了,供应链也稳定。可这些新势力没法跟老对手比,它们在供应链上的议价能力弱;甚至有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要外采,成本自然就高。但你看它们的研发支出比例,普遍在15%-20%之间,远高于传统车企。这就是为了抢未来啊。亏得多,说明它们还在拼命铺路。

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有驾

再说回这家公司,它目前的策略其实也挺明确的。它知道自己单靠国内市场想赚钱很难,所以就瞄准了海外市场。最近,它宣布要在欧洲设厂,同时还计划推出一款更便宜、更亲民的车型来占领下沉市场。很多人听到这儿会想,这不是两头烧钱吗?但它的逻辑其实很清楚——国内市场有点饱和,海外市场得赶紧抢;而便宜车型能带来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成本。

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有驾

当然,话说到这儿,也不是在说这家企业就一定没问题。它的账确实够吓人,而且烧钱模式对融资能力要求特别高。一旦资金链断了,那就是一地鸡毛,消费者和投资人都得陪着倒霉。但从目前的动作看,它更像是在“战略性亏损”。它赌的就是未来三五年,把技术、市场、品牌都先站住,到时候靠规模赚钱。

亏损45亿新势力车企未来能否逆袭-有驾

所以,回到我们开头的那个“45亿亏损”的问题,它看起来确实挺吓人,但如果拆开看,就能发现背后其实是有逻辑的。亏损不是问题,问题是它能不能烧到岸边。行业里很多新势力都是这么过来的——狂烧钱,然后找到盈利平衡点。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烧着烧着就没了。所以,这事看着“危险”,但其实有章法。关键看,这家公司是不是能走到那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