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内卷急刹车!20家车企签下“反价格战盟约”

车市内卷急刹车!20家车企签下“反价格战盟约”,万亿产业链迎来价值重生!

引言:账期缩短60天的“蝴蝶效应”

“账期从90天缩至60天,现金流压力骤减30%!”上海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负责人看着银行到账短信,长舒一口气。
这一幕正发生在全国超20家车企集体签署《支付账期承诺书》后的第10天。随着比亚迪叫停“限时一口价”、特斯拉部分车型涨价1万元,一场持续两年的车市“价格绞杀战”终于踩下急刹车。

车市内卷急刹车!20家车企签下“反价格战盟约”-有驾

一、价格战熄火:从“血流成河”到“集体自救”

1. 内卷困局:全产业链的生死疲劳
2025年初,某新势力品牌为抢占市场份额,将30万元级SUV直降至19.9万元,引发60余款车型跟风降价,行业利润率却跌破4.1% 的历史冰点(2022年为5.7%)。恶性循环由此展开:

  • 上游:零部件企业被主机厂要求年降成本15%,四维图新等供应商亏损近10亿元;

  • 下游:经销商为清库存亏本卖车,全国超4400家4S店退网;

  • 消费者:提车即贬值,“背刺”投诉激增370%。

2. 政策重拳:三部门约谈17家车企
5月底,工信部、中汽协、商务部三箭齐发:

  • 中汽协倡议:抵制低于成本价倾销、虚假宣传;

  • 工信部行动: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严打减配降质;

  • 车企响应:一汽、广汽、小米等17家车企签署60天账期协议,广汽更承诺60天内兑付经销商返利。

二、价值竞争崛起:技术、账期、出海三箭齐发

1. 技术突围:告别“堆配置”转向硬核创新

  • 岚图汽车:用户“听劝”机制将反馈直通研发端,定制化功能上线周期缩短40%;

  • 小鹏汽车:2025年研发投入增至百亿,全力攻坚全固态电池与自动驾驶大模型;

  • 行业标准:5月新增421项技术标准(电池安全、智驾系统等),淘汰低质产能。

2. 账期改革:疏通产业链“毛细血管”
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后:

  • 主机厂拖欠账款从120天→60天,盘活千亿级供应链资金;

  • 上汽集团率先禁用“商业承兑汇票”,减少供应商贴息损失。

3. 出海破局:从“价格倾销”到“技术输出”
比亚迪、蔚来等加速布局墨西哥、东南亚,探索新路径:

  • 技术授权:向当地车企开放三电技术,收取专利费;

  • 供应链共建:在越南合资建厂,规避欧美145%关税。

三、深层变革:产能优化与兼并重组加速

1. 淘汰落后产能
国内汽车年产能达4000万辆,但年销量仅2800万辆。政策明确推动兼并重组:

  • 哪吒汽车等弱势品牌进入破产程序;

  • 头部车企份额提升,前三强市占率从36.2%向欧美日70%看齐。

2. 重构竞争逻辑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预判:“2年内行业将回归良性竞争”。其核心支撑在于:

  • 政府:严控地方“补贴竞赛”,破除市场分割;

  • 企业:岚图、小鹏等将ESG(环境、社会、治理)纳入考核,拒绝“竭泽而渔”。

结语:一场关乎中国制造尊严的重生

“价格战没有赢家,创新战才有未来”——工信部发言人一锤定音。
当一家曾被拖欠账款的供应商拿到提前回款,当消费者不再因“背刺”寒心,当工程师专注攻克车规芯片而非降价海报——这些细节印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战场,不在展厅打折区,而在实验室与全球价值链顶端

#互动话题#

您是否遭遇过“买车即贬值”的经历?欢迎分享故事!
“若车市告别价格战,您最期待哪些技术创新?”#时事热点我来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