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够用,未来不亏。这句话我每天都在脑子里面反复琢磨,尤其是在面对二三十万的家庭SUV预算时。这钱怎么花才算值?得看你怎么衡量够用和未来不亏。我个人偏向于买个稳妥的,既能满足眼前的运用,又不至于几年后成摆设。
就我身边朋友的体验来说,纯电SUV的黑科技和续航,有时候真让人猝不及防。比如我有个老同事,买了个比他朋友便宜一万多的燃油SUV,结果每个月加油的钱够他养一台新的纯电车了。你说,他早知道纯电便利点,早就换了。可这也不是说,燃油车就一定差,毕竟惯很难变。
这两天我刚翻了下笔记,家庭用车的空间和实用性最直观。问界M7和M8、乐道L90的对比挺有意思。这次仔细看了下两个新势力的销量数据,乐道L90上市86天就跑了3万多台。你能想象么?那叫一个爆款。官方数据中,385天交付了10万台左右,已经走在纯电新势力的前列了。这说明,消费者真是认用得住,买得起的车。
先别急着看配置,先说个场景。逢年过节,带老人孩子出行,空间不够用可就出大乱子。环顾身边邻居,这问题普遍存在。我们家那辆二手SUV,座椅偏硬,空间也就能装个娃娃车,家里长辈都不满意。你还记得我大妈说的那句话,腿都要抬到天花板上去,坐进去还要面向后排,哪像现在这车,腰都能省点?她脸上的笑容,让我这个做儿子的,心里特别舒服。
这也是为何很多家庭都多看重空间布局——尤其是大空间、灵活分隔的那种。问界M7的车身长度4890mm,M8更夸张,超过5.2米。这两个尺寸在够用的基础上,还能兼顾城市停车。乐道L90长达5145mm,轴距达3110mm,空间感很足。身边有人嘀咕:这么大的车,停车不难么?我告诉他,别看车身长,最小转弯半径才5.7米,那性能可以媲美个小车,倒车和掉头还是挺灵活的。
说到空间,我还特意装了一次家里常用的行李,好几件20英寸的箱子,搬进去几秒就搞定。前备舱好多了,240L的容量也是少有的,能装娃娃车和旅行箱。这种细节我觉得特别贴心——装东西不用跟弯腰扭腰作战。这一点,和问界M7的145L、M8的149L前备舱比,确实大得多。
我一直在琢磨,这车为什么能那么快的火起来。主要原因之一,是性价比很高,尤其是租电方案。你羡慕她们家那免费换电3分钟搞定的快充体验?我告诉你,乐道L90的换电站网络全国平均每180公里就有一站,截至2025年10月,全国已有超3500座换电站,靠这个,家门口就能换电,几乎不用担心电量焦虑,逢站就能补。
没细想过,未来换电技术会不会更成熟?我猜应该是肯定的——不过也不一定,毕竟纯电还是需要找充电桩和换电站的,从经济角度看,快充更方便,但换电更省心,尤其对家庭用车来说。问界M7和M8的快充30%到80%大概40分钟,再配合政策支持的充电桩,日常基本够用。这点我觉得还是要看个人生活圈,而乐道L90的换电方案,最直观的优势,是它解决了补能没得选的烦恼。
你知道吗?我还特意关注了个细节——车内智能娱乐系统。乐道L90搭载的SkyOS天枢系统,配备了高通骁龙8295P芯片,那操作流畅体验让我有点小惊喜。里面的语音助手,支持多区域唤醒、连续对话。比方说,后排的孩子用爸爸,导航带我去超市时,导航就跳出来,空调调到24度,放着儿歌,全部自动搞定。这方面问界M7的15.6英寸屏,M8的16.2英寸屏也不错,但我觉得,实际操作体验可能差不了多少。
关于驾驶辅助,硬件配置也是亮点。乐道L90配备11个外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1个毫米波雷达,算力254 TOPS,能把车身周围监控得一清二楚。自动巡航、车道保持,都是实实在在帮你减轻负担。长途高速驶个120,开启自适应巡航,真是舒服得很。我的一个朋友,开这车时吐槽开车都变成享受了,我有点自嘲:你是不是太不喜欢动弹啦?
其实我对它的底盘也挺感兴趣。用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挂,CDC自适应减震,这组合稳得很。坑洼路面上,震动明显少一些,过弯也挺稳的。全车用的轻量化设计,整备质量只有2250-2385kg,比同级大部分车要轻很多,操控感明显提升,油耗也相应降低不少。粗心算了一下,百公里电耗不到15kWh,电费大概几毛钱,比我家那辆燃油SUV便宜多了。
不知你瞧出来没?这车能用的高级配置,并不铺张,像后排的座椅支持电动调节,第三排还能靠背调节,还带个空气净化、座椅加热这些,都是为家庭长远考虑设计的。我倒觉得,重点是它的空间设计很细腻,没有虚的,也没有花哨的3D元素——真的是实打实方便。
安全方面,乐道L90达到了超行业标准,车身高强度钢用料多,碰撞试验成绩不错。家里有孩子的,特别关心这点。问界这两款车型安全表现也靠谱,但我好奇,家长们会不会更看重那些特别细节,比如儿童座椅接口安不方便用?我猜,差别还是挺大的。
到这里,我得问一句:你觉得,未来大空间纯电SUV,除了便宜能用之外,还得再有什么硬核配置?我一直在想,除了续航、空间,还得有点温度。毕竟,毕竟,家是心的栖息之地。
这车真心给我印象中深刻的,是它的现在够用。未来会怎么样?还得看技术怎么突破。你说,到底什么时候,咱们能用上像科幻电影里那样的换电站,或者云端智能推车?哎,问题就像车窗外的景色,总有点虚,反正,先聊到这里吧。你会不会也觉得,买车像挑人,还是多看几遍才放心?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