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

今年大部分地区还没下第一场雪,但车圈的年底“拼”,却比往年来的更早了一些。

比亚迪秦 PLUS、宋 Pro 和宋 PLUS 等多款热销车型,新增了优惠政策,最高降幅达 1.5 万元,这也是继 11 月初海洋网车型降价后,比亚迪针对王朝系列的第二次调整。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厂商内部人士回复:目前的优惠是全国统一的,且有限时截止到 11 月底。

也就是说,12 月还有没有更多的优惠还不确定。是不是很刺激?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毕竟比亚迪的高销量,已经证明了产品竞争力,如今再次率先开卷,很可能会彻底引爆年底的价格战。但反过来说,即便是大受欢迎的比亚迪,也要靠降价来维持销量,汽车行业的竞争到最后是只看价格嘛?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年销 300 万辆并不轻松

降价的主要原因肯定还是完成销量目标。还记得年中提及销量目标时,王传福相当洒脱,并表示:今年 300 万辆起,对我们来说铁板钉钉,在 10 - 20 万元区间,比亚迪还是有制空权、定价权的。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我们也希望能够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都很难受,别人没活路。因此,我觉得我们定下 300 万辆起,争取做到去年的 2 倍,也就是 360 万辆,且不含出口。

从结果来看,比亚迪完成得并不轻松。

想要达成 300 万辆的“保底”,今年最后两个月,要实现月销 31 万辆左右,且目前的数据是包含出口量的,至于“争取 360 万辆”,似乎要交给明年来还愿了。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但还是要为比亚迪敢逼自己的勇气点赞。销量翻倍增长这事儿就像考分,10 分到 60 分是量变,60 分到 90 分可就需要质变了。

根本上还是“制空权与定价权”的偏离,我们之前也曾分析过,比亚迪的热销和成本控制能力有直接关系,在性能相同的基础上,其新车会比竞品定价更低一些。

可今年以来,吉利银河、长安启源等老对手的新能源品牌/序列,正在迎头赶上,头部品牌主销车型的性价比差距变的微小,赶上新能源总体猛增,一线大咖们基本都卖爆了。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对比去年的一枝独秀,虽然比亚迪保持了稳定的增速,约每售出 3 辆新能源车,就有 1 辆是比亚迪,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加。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比亚迪打得起价格战?

价格战越来越激烈,未来 3 - 5 年常态化,是多家高管大佬的预测。

老狐统计了下,在“金九银十”的两个月,就有不少于 18 家车企参与降价,这也让更多的车企开始思考如何“生存”,毕竟降价会直接影响盈利,不降价又会让销量受阻,最终甚至有可能被市场遗忘。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即便强如特斯拉也扛不住了。在全球主要市场售价降低后,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净利润为 18.53 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 44 %,为四年来最低水平。

如今在国内市场,1 个月时间已经实现了售价四连涨,与年初率先开启价格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反观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营收 1621.51 亿元,同比增长 38.49 %,净利润 104.13 亿元,同比增长 82.16 %,平均日赚超 1.1 亿元,基本和去年半年的利润率持平,单车利润更高达 1.1 万元,相当惊人。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而且同为国产车企,上汽、广汽和长安三家同期净利润加在一起,竟然还比不上。

有着高利润、高销量作保障,也难怪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比亚迪打得起价格战,且有信心在未来 3 - 5 年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延伸的冷知识,虽然丰田在新能源领域有些失速,大家都在说“日系不行了”,2023 年 4 月 - 2023 年 9 月,丰田的净利润超 1200 亿元,稳稳超过所有的国产车企总和。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在价格战的背景下,除了提升销量,成本控制能力已经成为了核心竞争力,查理·芒格表示:王传福比马斯克更擅长实际制造行业,瑞银此前拆解海豹后,就曾下结论“其单车成本要比 Model 3 还低 15 %”。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销量规模的扩大与强产业链成本形成了正比,也就是说,销量越大,越能够分摊比亚迪的制造成本,最终对市场形成双向的冲击。

这么看,今年的车市“大鲶鱼”,已经从特斯拉换到了比亚迪。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老狐觉得:此次降价,在完成销量目标的基础上,比亚迪还是想重新树立市场壁垒,来加速竞争。仿佛在说:有实力的,就来继续卷,玩不起的请出局。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高端与全球双化成既定事实?

该如何避免过度内卷呢?高端化与全球化也是行业共识,比亚迪、特斯拉、丰田、奇瑞和理想,都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可能又没有纸面上这么简单。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先说高端化,国产普通品牌中,最有优势的还是比亚迪,单车平均售价高达 17.15 万元,领先于长城系的 13.78 万元、吉利系的 12.68 万元和奇瑞系的 9.73 万元。

但也正是因为价格战的不断升级,想独善其身很难,售价的频繁调整,自然会影响到含金量,所以需要推出专门的品牌来拉动,就像理想那样,相比市场规模更追求单车利润。

尤其是降价之后再涨价,获得认可会更加艰难,老狐也想和大家打个赌:预计特斯拉 11 月的国内销量不会太好。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至于海外市场,本土化的消费需求、体系力又需要时间积累,魏建军就曾直言:实际上走出去并不是那么轻松。

丰田的高盈利也说明了基盘大的优势,产品在单一市场遇冷没问题,其他受欢迎、竞争压力小的市场同样可以弥补回来。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另外,在国产车企擅长的新能源领域,海外市场的转型速度要比国内市场缓慢许多,产品魅力还需要释放空间。比如:今年奇瑞的海外市场销量有望突破 80 万辆,而比亚迪预计可超过 20 万辆。

两家的产品布局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以燃油车为主,后者则全是新能源。

为了 300 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拼了-有驾

老狐觉得:车市已经进入到了长跑的中后段,价格战又像是正午的太阳在火上浇油,就看谁能熬得住了。转折点大概会有两种方式,即优胜劣汰之下,有出局者让出更大的运营空间,来催化良性循环。

又或是技术与体验的重新破局,包括车机生态和智驾等,会是华为、小米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