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三大限制”,出路在哪?

2025 年,汽车行业弥漫着一股焦虑情绪,“严账期、降杠杆、控产能” 这三大限制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观望,汽车行业这是要迎来大变革了吗?

汽车行业“三大限制”,出路在哪?-有驾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房地产行业的 “三道红线”。不过,汽车和房地产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房地产涉及大量金融资产,期房交付存在不确定性;汽车作为消费品,现车交付更为普遍。汽车行业的这 “三大限制”,不能简单和房地产类比。

2025 年 7 月 1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 “规范新能源汽车竞争秩序”,但强调了 “行业自律”,并非采取行政强制手段。这一政策定调,给汽车行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汽车行业“三大限制”,出路在哪?-有驾

今年 6 月,60 天账期强制令出台,车企应付账款占比超 70%,主要是无息负债,和房企有息负债超 70% 完全不同。头部车企,像联合动力,产能利用率达 93.7%,但一些小企业产能闲置风险加剧。这表明,严账期政策在促使企业优化资金管理,也加速了行业洗牌。

汽车行业“三大限制”,出路在哪?-有驾

从数据来看,国内车企有息负债占比不到 10%,政府补贴退坡,倒逼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比如碳酸锂价格降了 90%,电池成本大幅降低。银行返佣比例从 15% 降至 5%7%,4S 店倒闭潮涌现,消费端贷款购车意愿下降。降杠杆并非一刀切,而是结构性优化,引导企业稳健发展。

2025 年第一季度,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 71.9%,燃油车产能闲置,新能源爆款车型却供不应求。本田关闭 7 条产线中的 2 条,新建新能源工厂;岚图改造老旧工厂,数字化率提升至 90%。这显示出,汽车行业正在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效率,控产能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汽车行业“三大限制”,出路在哪?-有驾

内卷在汽车行业有双面性。正面来看,成本控制推动了技术迭代,7 纳米车规芯片集成了多种功能。但负面效应也很明显,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在 2025 年第一季度降至 3.9%,还引发了偷工减料、网络抹黑等乱象。

汽车行业“三大限制”,出路在哪?-有驾

中国新能源车企超 100 家,欧美却不到 10 家,头部效应不足,比亚迪全球排第五,吉利第十。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扭曲了市场,一些亏损车企 “僵而不退”。产能分散、地方保护等因素,加剧了行业的结构性失衡,让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

联合动力研发复合增长率达 26%,主导 20 多项国标。智能驾驶 L3 准入试点,填补了法规真空,防止过度营销。技术创新是破内卷的关键,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 106 万辆,同比增长 75.2%。联合动力在匈牙利、泰国建立基地,服务 12 个海外项目,目标是 2030 年境外收入占比超 30%。出海成为抗内卷的重要途径,拓展海外市场,不仅能缓解国内竞争压力,还能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汽车行业“三大限制”,出路在哪?-有驾

工信部通过 “账期问题窗口” 监督支付,中汽协成立 “出海价格自律小组”。充换电服务下乡、国产电驱芯片预计 2026 年批量上车。产业链协同,需要政策引导和企业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提升整体竞争力。

未来,产能利用率将纳入企业考核,淘汰利用率低于 60% 的产能。全固态电池、智能底盘国标将于 2026 年试点强制认证。监管趋势更加明确,通过设定红线指标,推动企业提升产能利用率,保障产品安全。

威马、哪吒等小企业退市,供应链向头部集中,前 5 供应商占 70% 份额。政策引导 “以旧换新” 补贴,30 万以上车型补贴 6%,激活高端市场。市场出清加速,兼并重组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发展。

汽车行业要构建 “反内卷” 的健康生态,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比如岚图投入 5 亿升级 1366 项用户痛点。政府要从 “补贴者” 转变为 “规则制定者”,建立亏损国资追责制。在全球站位上,通过 ISO 标准输出、属地化运营,规避 “内卷外溢”,重塑中国供应链话语权。如此,汽车行业才能在变革中稳健前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