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博世多种制动系统:如何选择适合的方案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要探讨了博世提供的四种制动系统:iBooster+ESP、IPB、IPB+RBU和DPB+ESP,并概述了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制动系统在整车设计中的选型考量。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产品组合不仅反映了博世在不同时期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独特见解,还分别针对当时面临的技术挑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iBooster+ESP
在2013年,博世推出了革命性的iBooster电子助力制动系统,这一创新打破了传统真空助力器的局限。iBooster不仅显著减小了体积和重量,还大幅提升了响应速度和NVH性能,同时为制动力提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此外,它还特别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能够支持能量回收功能,进一步优化了整车性能。

第二阶段:IPB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博世在2019年推出了集成式制动系统IPB。这一系统实现了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的解耦,为车辆提供了更加智能、灵活的制动控制。IPB不仅继承了iBooster的诸多优点,更在性能和功能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它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并根据驾驶者的意图和需求,智能分配制动力,提供更加平稳、安全的制动体验。

此外,IPB系统还具备高度的集成性和可扩展性。通过与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的协同作用,IPB能够进一步优化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同时,它还支持能量回收功能,有助于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第三阶段:IPB+RBU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挑战,博世在后续的产品迭代中进一步融入了RBU(防翻滚保护)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状态,能够在车辆发生翻滚危险时及时介入,提供额外的制动力,帮助驾驶者恢复车辆稳定。IPB与RBU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护。

第四阶段:DPB+ESP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博世在最新一代制动系统中融入了DPB(干式助力器)技术。这一技术不仅继承了iBooster和IPB的众多优点,更在制动性能上实现了新的飞跃。DPB采用了先进的干式助力器设计,使得制动系统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同时,它与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进一步优化了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安心、舒适的驾驶体验。

iBooster与ESP的组合,可以简理解为:iBooster主要负责制动,而ESP则负责稳定,两者共同实现了汽车制动系统的电气化,并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回收需求,构成了早期的Two Box方案。

进入第二阶段,博世推出了IPB(Integrated Power Brake)产品。这一创新将制动助力单元iBooster与传统的ESP功能模块进行集成,不仅融合了基础制动功能,还集成了TCS(牵引力控制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VDC(车辆动态控制系统)以及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等众多车身稳定控制功能。简而言之,IPB可视为iBooster与ESP功能的合二为一,标志着One Box方案的诞生。这种高度的集成性不仅进一步减小了体积、降低了重量,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并加速了反应速度。同时,它还实现了成本的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IPB实现了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之间的机械解耦,使得制动踏板的踏板感变得可调,消除了主动制动时踏板的跟随动作,从而提升了驾驶体验。

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的解耦
IPB系统的一大亮点是实现了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的解耦,这一创新设计带来了诸多优势。首先,它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使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之间的机械连接得以解除,从而实现了踏板感的灵活调整,消除了主动制动时的跟随动作,进一步优化了驾驶体验。其次,IPB系统还提升了能量回收效率,更好地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节能需求。

**第三阶段:IPB+RBU

随着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博世进一步推出了IPB与冗余制动单元(RBU)的组合产品。高阶智驾功能如代客泊车AVP和自动泊车APA等,对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冗余要求。因此,博世专门开发了RBU来为IPB系统提供额外的制动备份,确保智驾功能的安全性。然而,IPB+RBU的解决方案在价格上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应用。

**第四阶段:DPB+ESP

为了解决IPB系统在冗余功能和价格上的不足,博世又推出了DPB与ESP的组合方案。DPB可以看作是实现了制动解耦功能的iBooster的升级版,它在继承了解耦优势的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了其他性能指标,并提高了集成度。通过与ESP的配合,DPB+ESP方案不仅满足了智驾功能对制动冗余的需求,还提供了出色的踏板解耦驾乘体验,同时实现了成本的有效降低。

总结

iBooster与ESP的组合方案,旨在解决汽车制动系统的电动化问题,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对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需求。而IPB系统则实现了踏板解耦,为辅助驾驶功能提供了更佳的体验,同时进一步推动了集成化的发展,并优化了能量回收效率。若需满足高阶智驾对制动冗余的严苛要求,可以选择IPB与冗余制动单元(RBU)的组合。至于DPB与ESP的组合,则在确保踏板解耦的同时,兼顾了制动冗余的需求,且价格更为亲民。

在价格方面,IPB+RBU的方案相对较高,其次是IPB方案,而DPB+ESP则以更为优惠的价格提供了出色的性能。对于主机厂而言,在满足功能性能需求的同时追求成本最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选择车型开发中的制动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