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

原文核心点: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1. 合资品牌两极分化加剧:2025年1-4月头部合资品牌占据82.3%份额,较2019年提升14.8个百分点,末端合资仅余不足18%生存空间。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2. 北京现代销量暴跌:2025年前5月销量仅46134台(月均不足万台),较2016年114万年销量断崖式下滑超90%。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3. 郑州4S店生存困境:展厅蜷缩(与极狐共用、位于三楼)、销售顾问稀少(仅2-3人)、主城区4S店从巅峰10家缩减至4家,郊县仅3家展厅。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4. 价格战致命冲击:5月销量环比暴跌30%至7134台,郑州单月仅320台(伊兰特占205台,其他车型多为个位数)。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5. 50万销量目标难达成:前5月缺口45.3万台,剩余7个月需月均6.5万台,难度“堪比登天”。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6. 高层战略误判:时任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曾称“底气比比亚迪足”,2024年30万目标仅完成一半(15.4万),2025年仍定50万目标,脱离市场现实。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7. 转型滞后致困局:燃油车价格竞争力弱、新能源“交白卷”、渠道收缩,未跟上自主崛起与合资转型节奏。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围绕新增的五个核心点(与北京现代强相关,详细具体):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核心点1:郑州主城区4S店“退网潮”的具体轨迹与代价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北京现代在郑州的渠道收缩并非突然:2023年初主城区仍有8家4S店,至2024年底已退网4家(金水区花园路店、中原区西环路店、管城区南三环店、二七区大学路店),2025年进一步缩减至4家(仅存高新区、郑东新区、惠济区、经开区各1家)。退网门店多因月销不足50台、年亏损超200万(含租金、人力成本)被迫关闭。某退网经销商透露:“2019年月销200台时年利润超300万,现在卖100台都亏,厂家补贴仅覆盖20%成本。”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核心点2:吴周涛“迷之自信”下的战略空转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自2024年吴周涛晋升北京现代董事长后,虽提出“2025年50万销量”目标,却未推出实质性转型动作:

北京现代如何从巅峰滑向边缘?-有驾

- 产品端:全年仅改款1款燃油车(伊兰特),无全新新能源车型上市(对比丰田2025年推出3款纯电/混动新车);

- 营销端:2025年前5月广告投放仅1.2亿元(丰田同期投放8.5亿),线上直播频次不足竞品1/3;

- 渠道端:未优化4S店考核机制(仍按燃油车时代标准压库),导致经销商库存深度达2.3个月(行业警戒线为1.5个月)。

核心点3:新能源“零存在感”的具体表现

北京现代在新能源赛道已彻底掉队:

- 销量占比:2025年前5月新能源车型(仅菲斯塔纯电、伊兰特EV两款)总销量仅1358台,占比不足3%(丰田新能源占比28%、比亚迪超90%);

- 单车型表现:菲斯塔纯电月均销量仅150台(对比比亚迪海豚月销3万+),伊兰特EV因续航仅320km(竞品普遍500km+),5月仅卖出27台;

- 技术投入:2023-2025年新能源研发投入仅8亿元(现代集团同期在华总研发120亿,70%用于其他品牌),未引入集团最新E-GMP纯电平台。

核心点4:80亿注资的“杯水车薪”与终端无效

2024年12月中韩股东注资80亿元后,资金主要用于:

- 债务偿还:40%(约32亿)用于清偿2023年拖欠的供应商货款(涉及轮胎、电池等120家供应商);

- 经销商补贴:30%(24亿)用于补贴退网经销商(单店最高补500万,但仅覆盖其亏损的40%);

- 研发投入:仅20%(16亿)用于技术研发(其中10亿投入燃油车优化,仅6亿用于新能源)。

注资后终端市场未见改善:2025年前5月郑州市场优惠力度仅增加5000元(竞品普遍增1-2万),消费者直言“不如选比亚迪”。

核心点5:对比竞品,郑州市场“最惨末端合资”实锤

同为韩系末端合资的东风悦达起亚,2025年5月在郑州销量512台(北京现代320台),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18%(北京现代仅3%);美系末端合资雪佛兰同期销量450台,新能源占比12%。某郑州车商分析:“北京现代既没起亚的新能源小范围突破,也没雪佛兰的油车价格弹性,是当前郑州市场‘最抗不住价格战’的合资品牌。”

(适配自媒体风格):

从年销百万到年销十万,从“一店难求”到“展厅蜷缩”,北京现代的坠落史,是末端合资品牌在价格战中“生存艰难”的典型样本。当吴周涛仍在强调“合资底气”时,比亚迪、丰田已用技术和价格撕开市场;当80亿注资仍在填补历史债务时,郑州的4S店正以每月1家的速度消失。2025年的“生死线”前,北京现代若再不清醒——或许不用等到年底,“郑州320台”的故事,就会变成全国的常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