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往往是决定这个国家汽车消费取向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讲,拥有着广袤国土面积的国家,往往会更注重车辆长途行驶的舒适性。这事其实想来也可以理解——在新疆跑上1000公里可能还没有跑出一个市的辖区,但是在欧洲已经可以穿越好几个国家了。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车来到中国市场后,都常常会进行一次本土化的改进——加长轴距。欧洲国家的使用诉求下所打造的原汁原味的汽车产品,其实往往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比如说,迈腾。当它的第一代车型以原汁原味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市场的时候,市场冷淡的反应甚至让德国人都开始怀疑自身的产品实力。不过,随着第二代车型大幅度的拉长轴距、提升后排长途行驶的舒适性之后,迈腾的销量才真正的走上正轨。
出于地缘环境的类似,中国消费者和北美市场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是存在着一定交集的。于是这也就使得基于北美市场需求打造而来的产品,可以更好的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从北美市场平行进口而来的全尺寸皮卡,在短时间内就收获了一大批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在去年年末的广州车展上,一汽丰田亚洲龙正式亮相,作为一款以北美丰田为主导开发的中大型轿车,新一代亚洲龙在亮相伊始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事想来同样也不复杂——基于北美市场的大国环境开发而来的一汽丰田亚洲龙,从各个方面来看都符合我们对于一辆中大型轿车的基本认知。
从中国市场的角度出发,迈腾和亚洲龙显然是用一种殊途同归的方式,迎合了中国市场对于长途行驶舒适性的需求。所以,把迈腾和亚洲龙放在一起做一个对比,就变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从原汁原味的角度上来看,那么二者的这种对比更像是一次"改装和原装"之间的对话。
那么,结果会如何呢?或者说,迈腾和亚洲龙的殊途同归,差别都在哪里呢?
外观已经可以说明问题。
毫无疑问,整体而言亚洲龙显然要比迈腾拥有一个更大的体量感,而且从比例上来看也更加匀称。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两款车型的侧视图放在一起做一个小小的比例解析,这样会直观得多。
可以看到,迈腾针对中国市场所进行的轴距加长,都被运用在B柱以后的区域,以此用于改善后排座椅的乘坐空间。而在B柱之前,以及C柱之后的区域,迈腾则保持与欧版Passat一致。
这样的一种轴距变化,也就使得迈腾的轴距与轮胎直径之间的比例达到了4.2甚至是4.3。这样的比例关系显然已经破坏了迈腾下装特征的美感,再加上在MQB平台架构下所定义的短车头以及与欧版Passat一致的车尾设计,迈腾就呈现出了一种短车头、短车尾、长车身的三厢车形象。而车顶的线条也因为B柱区域的加长,而进行了平直化的过渡,让迈腾失去了一个流畅的上装线条,同时也让与这个流畅的上装线条相互呼应的下沉的行李箱线条显得有些拖沓。
再来看亚洲龙。亚洲龙的下装比例则是标准的三厢轿车形象,一开始就基于大轿车的定义所进行的整车开发使得亚洲龙的尺寸可以不拘泥于形体的限制。在标准三厢车比例构成下,亚洲龙的轴距和轮胎直径之间的比值大约为4.1。这样的一个比例也就使得亚洲龙的下装可以很好的对上装线条进行有效的承托,保证车辆的大张力形体可以全面呈现出来。
可以看到,亚洲龙的上装线条显然要比迈腾来得更加流畅,形成了一个长车头、短车尾的长车身形象。整个上装线条的走势一气呵成,并无任何拖沓感和拼凑感。为了更好的说明这种上装线条之间的差异,我又标注了两条特征线,即前门和后门开口尺寸的比例对比。按照设计原理,非船型车身的三厢轿车前门门洞是应该比后门门洞长的,二者之间的比例是车身侧面的重要黄金比例点。
二者之间的对比是这样的。
很显然,加长了轴距之后的迈腾打破了这种关系。为了让这里的理论更加具有说服力,我也找到了欧洲市场销售的Passat,画了两张同样的图作为佐证。
不难发现,欧版的Passat在这两个关键比例点上,与亚洲龙是一致的。
后排座椅也能说明问题。
长途驾驶舒适性的一个关键,在于车内空间的布局。由于地缘环境的限制,欧洲车并不会过多的去强调后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并没有那么多长途驾驶需求,另一方面车辆满载的频率也不会太高。这样的一种设计惯性,可不是仅仅用增加轴距、来获得一个更大的后排乘坐空间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这么来看。这是亚洲龙的后排。
这是迈腾的后排。
抛开后排腿部空间的这个可见因素,一个很直观的差异在于,亚洲龙的后排坐垫明显会比迈腾的坐垫更厚,坐垫的纵深也更长。单纯的从视觉观感上来看,亚洲龙的后排座椅显然就会比迈腾的座椅更像是一个"大沙发"。
不过,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坐垫下方的那块隆起上。画一个图可能会更直观。
可以看到,迈腾坐垫下方的隆起前突量要明显比亚洲龙更大,基本上与坐垫边缘平齐,而亚洲龙的突起则是撤到了坐垫后方。
这于是也就让迈腾和亚洲龙的后排坐姿产生了巨大差异,对于身高没有超过1.8米的乘客而言,迈腾坐垫下方前突的这个部位,就会限制住乘客脚掌的前后移动空间,再加上一个向后倒的坐垫和靠背,那么身高不高的乘客的跟腱就会处于一个长时间的压缩状态,整个脚掌是处于紧绷状态的。对于长时间乘坐而言,这样的布局其实并不友好。
而亚洲龙将坐垫前移,突起后撤的布局,则保证了后排乘客的脚掌拥有一个更大的活动范围,可以轻松的解锁各种姿势,而跟腱也不至于长时间的处于压缩的状态而产生疲劳。很显然,在乘坐姿势方面,是最能够体现出亚洲龙和迈腾"原装与改装"差异的。
说到这里,应该有个总结了。
从中国市场的实际使用需求来看,完全原汁原味的中大型轿车设计,让亚洲龙的贴合度显然会比迈腾更高。如果再考虑到它低重心特性、混合动力技术的全面加持,那么亚洲龙就显然更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对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