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一口价”背后:价格战还是营销新棋局?

2025年车市硝烟再起,比亚迪海洋网一纸“一口价”活动引发行业震动。从海鸥智驾版直降1.4万元到海狮07EV狂砍4万元,比亚迪看似“掀桌子”的背后,是价格战的卷土重来,还是高段位营销的精准落子?

一、“一口价”:限时优惠还是全面降价?

比亚迪此次推出的“一口价”活动覆盖海洋网10款智驾版车型,优惠幅度惊人。例如:

海鸥智驾版:指导价6.98万元起,限时价5.58万元起(降幅20%) ;

海豹07 DM-i智驾版:直降5.3万元,起售价下探至7.3万元 ;

海狮07EV:高端车型降价4万元,门槛降至14.98万元 。

尽管优惠力度堪比去年“价格战”,但细究条款可见端倪:所有“一口价”均包含国家及品牌置换补贴,且活动限定至6月30日。这意味着比亚迪并未全面降价,而是通过政策组合拳刺激短期销量,同时避免对现有价格体系造成不可逆冲击 。

比亚迪“一口价”背后:价格战还是营销新棋局?-有驾

二、比亚迪的“紧迫感”从何而来?

销量目标倒逼

2025年比亚迪目标销量550万辆,但截至4月仅完成24.6%(135.8万辆)。若按当前增速,全年达标需后半程月均销售超40万辆,压力显著 。

对手步步紧逼

吉利、长安等车企加速反攻:

吉利:1-4月新能源销量同比增136%,达44万辆;

奇瑞:出口激增,海外市场占比突破20% 。

比亚迪需巩固市场份额,尤其面对“10万-20万元主力价格带”的混战。

智能化转型加速

比亚迪年初推出“全民智驾”,将高阶智驾下探至7万元级车型,试图以技术普惠抢占先机。但智驾研发投入高昂(2024年研发费用542亿元),需销量支撑摊薄成本 。

比亚迪“一口价”背后:价格战还是营销新棋局?-有驾

三、价格战VS技术战:比亚迪的底气何在?

全产业链优势

刀片电池、e平台、DM 5.0混动技术自研自产,成本控制能力远超同行。例如,第二代刀片电池通过结构优化,成本再降15%,为降价提供空间 。

全球化布局对冲风险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巴西、匈牙利工厂投产,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基地加速落地。出口高增长(1-4月同比增110%)可分散国内市场压力 。

高端化突围

汉L、唐L、仰望U7等高端车型密集上市,均价突破30万元,提升品牌溢价。2025年“技术普惠”与“高端收割”双线并行,避免单一依赖低价策略 。

比亚迪“一口价”背后:价格战还是营销新棋局?-有驾

四、行业影响:价格战会否重演?

经销商承压

2023年“价格战”曾导致部分4S店亏损关停。此次“一口价”虽含补贴,但若长期持续,经销商利润空间或再受挤压。

消费者观望情绪升温

参考2024年经验,降价潮后市场出现“持币待购”现象。比亚迪此次限时优惠能否快速激活需求,仍是未知数。

行业洗牌加速

中小车企若无力跟进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可能被挤出赛道。而合资品牌转型迟缓,市场份额或进一步流失。

一场“精准狙击”而非全面开火

比亚迪的“一口价”本质是策略性营销:以智驾技术为矛,以成本控制为盾,通过限时优惠抢占市场心智,同时为高端化与全球化争取时间。价格战虽未全面爆发,但行业竞争已进入“技术+价格+生态”的立体战场。对消费者而言,短期红利可享;对车企而言,唯有创新与效率,方能在红海中突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