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充电站里,一位博主刚插上充电枪,顺手刷了会儿朋友圈。 再抬头时,仪表盘电量从15%跳到50%,续航显示暴涨300公里——这一幕发生在奥迪Q6L e-tron的实测中。 旁边特斯拉车主探头问:“哥们儿你这奥迪充这么快? ”,他指了指车尾的“乾崑ADS”标识:“华为和奥迪联手搞的,充电十分钟,通勤一礼拜”。
坐进驾驶座,88英寸AR-HUD直接把导航箭头“铺”在真实路面上,充电桩位置像游戏图标般悬浮在前方。
主驾11.9英寸曲面屏显示实时电耗曲线,副驾10.9英寸防窥屏正播放《繁花》,B&O头枕音响把导航提示音单独输送到驾驶员耳畔,副驾追剧声毫不干扰。 伸手调节空调时,指尖触到实体旋钮的阻尼感——奥迪没跟风取消物理按键,座椅加热旋钮带三档震动反馈,盲操零失误。
宁德时代107kWh电池标称CLTC续航765km,但30℃高温空调全开实测中,满电跑到720公里时,剩余电量还剩8%。秘密藏在全域800V架构里:电机电控全系高压,220kW动能回收功率堪比小型发电机,下坡路段越开电量越多。
Bank Charging技术——遇到老款400V充电桩,电池自动拆分成两个虚拟包并联充电,135kW功率比某些车800V超充还快。
广州晚高峰环城高速上,系统自动通过4个拥堵匝道,全程零接管。 双激光雷达藏在保险杠灯罩内,雨刮器联动喷淋口,泥水糊住立刻自动清洗。
变道逻辑显露出奥迪的保守:后方30米有卡车加速,方向盘绝不贸然转动;识别到“鬼探头”时,刹车力度分三级渐进,不像新势力那样突兀点头。 华为工程师透露:“奥迪要求10万公里中国道路实测,隧道高压线干扰下毫米波雷达必须零误报”。
加长105mm的轴距全给了后排。 1米8身高翘起二郎腿,坐垫比海外版加长16mm,大腿承托无悬空。 掀背尾门掀起时,526L后备箱塞进两辆折叠自行车,后排一键放倒扩容至1529L,比Model Y多放一个28寸行李箱。 D柱隐藏导流槽雨天自动排水,避免开尾门时瀑布浇头。
深圳滨海弯道,70km/h过弯车身侧倾不到5度。 前255mm后285mm轮胎组合,前轮窄胎减少转向阻力,后轮宽胎咬住地面,连续变道像轨道车般稳。
FSD减震器遇坑自动变软,压井盖如履地毯;高速入弯瞬间变硬,支撑力堪比机械弹簧。 松开电门时,动能回收力度由方向盘拨片控制——最低档位像油车般顺滑溜车,B档单踏板模式比特斯拉更线性,刹车点头消失无踪。
中汽中心碰撞实验室,3吨货车以50km/h撞向车身侧面。 相当于国标3倍的能量冲击下,B柱向内变形仅120mm(法规限值150mm),电池包遭二次柱撞后0冒烟0起火。
半隐藏门把手机械开关自动弹出,拉动三次解锁;车内应急拉绳一扯即开,比电子按键可靠十倍。 电解液被锁在蜂窝铝板内,STOP TP阻燃材料10秒阻断热扩散。
长春超级工厂,14轴机械臂同步拧紧车架螺栓。 0.1毫米精度传感器监测每个焊点,3D视觉扫描比头发丝细十倍的缝隙。 底盘电池框梁用上潜艇级2150Mpa钢材,4横3纵结构硬扛12吨挤压。 总装线上工人反复调试转向齿比——低速1.2圈打满方向,比宝马iX3少转半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