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是非常便民的代步工具,但是在使用电动车的时候,却经常发现有交通违规行为,对此,各地开展电动车交通违规专项治理,开启了电子眼抓拍电动车违法的行为,当然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便民管理,采取“堵疏结合”的措施,为车主出行提供便利。
为什么经常有电动车交通违法乱象
在使用电动车的时候,为什么有电动车交通违法的乱象呢?对此,行内人总结了3个重要的原因。
法不责众的误解
在使用电动车出行时,有的车主认为法不责众,很多车主出现交通违规,自己交通违规一次也没事,所以经常会出现闯红灯、逆向行驶、抢占机动车道的高频的违法行为。
偶尔一次违规,交警可能不会处罚,由于违法成本比较低,导致交通违规的人数增多,出现了恶性循环。
交通违规取证难
在以前对电动车的交通违规,主要考虑免执勤的交警,由于警力有限,电动车的数量繁多,所以导致交警的管理覆盖能力不足,出现了违规取证难,交通违法行为长期处于半失控的状态。
非机动车路权失衡
在当前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原来的非机动车道被压缩、侵占甚至出现消失,电动车出行时非机动车道越来越少,让电动车出现无路可走、无处可停、无电可充的情况。
电子眼抓拍电动车违法行为
为了更好的管理电动车,保障广大车主出行的安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电子眼抓拍电动车交通违法,比如河南郑州刚刚增加了134处电子眼,目前正在公示期间,从7月23日零时起正式上线抓拍。
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识别摄像头,可以24小时捕捉闯红灯、逆向行驶的违章行为,并且能够通过车牌或者编码识别,实现精准追溯,对车主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加交通违规行为的成本。
通过电子眼抓拍,或者溯源芯片的智慧追踪,可以对车辆起到监督约束作用,大大的减少了车主交通违规的行为,能够保障广大车主出行安全。
人性化的便民疏导,受到车主支持
除了电子眼24小时抓拍严格管理以外,很多地区还实施了人性化的便民疏导,受到了广大车主的支持。
优化道路空间,归还非机动车的路权,通过为非机动车道设置物理隔离、标线优化、信号灯相位调整等措施,保障非机动车道的道路畅通,让电动车有路可行。
另外为方便广大车主停放电动车,充分利用街角的空地、高架桥下的空间等区域,建立立体停车架与带充电桩的智慧停车棚,既方便停车,又方便车主充电。
同时对轻微的交通违规,也不再是一味的罚款处罚,而是先以教育为主,以教代罚,提高车主的安全意识,避免下次再出现交通违规或者违章。
总结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