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了三个月的威兰达,觉得整体体验还挺不错的,但有个明显问题,就是风噪胎噪挺明显的。这个车内隔音有限一说,确实是个事实。说实话,刚买车那会儿觉得隔音主要是靠厂家调校,没想到我自己折腾了点东西后,效果也算有限,毕竟车身皮估计也就那么厚,轮胎硬度也影响胎噪,还得看路面质量。
试驾那次,基本就是在4S店门口的小路上摇了两分钟。你说我真能体验到发动机动力平顺到哪去?结果车开的挺稳,感觉还可以。可那时候没怎么试高速,踏上高速,噪音才是真正爆发的那种,越开越明显。高速上,车比我想象中的宽大不少,入车位的时候,那宽身线条总让我手忙脚乱。偶尔会想:要是一辆紧凑型的轿车,调头可能更灵活些。
你知道的,这车使用了许多生活中的比喻。比如隔音问题——我晒过一个相册,看到入口处那块隔音棉,就觉得像我们厨房的隔断板,隔尘还行,但隔水绝对不行。用汽车比喻就像我们买的橱柜板,不可能像墙面那样厚实。大不了开个音响大点,把噪音盖过去——这是我想的,但客观来说,靠音响掩盖,毕竟不可能常开最大音量。
我还特意在网上配置了一些小件,比如门边密封条、引擎盖的隔音棉、后备箱隔音板。其实效果也不算出众,只能算是有限范围内的提升。密封条主要是为了隔尘挡水,至于噪音,还是得靠车身结构和轮胎质量。越高速,车外车内的噪音差别越明显,尤其胎噪,那种沙沙的声音让人受不了了。
我剛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大部分噪音其实和轮胎硬度关系大。硬度高一点,胎噪更大,尤其在一些粗糙路面上,胎噪声明显增加。而换个角度想,这也有点像炒菜,油温高了,调味会更香,但车上却得把噪音调低一点。对比同价位的其他车,比如荣放或者艾尔法,威兰达的隔音差一些。同样隔音材料,别家的车会用得更厚一些,但价格也会上扬。你说如果预算有限,难道就要忍受这些噪音大户吗?所以,装个门密封条算是小范围投喂吧。
不过说实话,车身硬度感觉不太行,按压引擎盖和门感觉很软。有次我去加装隔音棉之后才觉得扎实点。和朋友聊天,他说:你这车像日系的冷淡作风,少了点车身硬朗。我也只好笑笑,心想:少维修固然好,但安全也得考虑,硬点总比软软的要耐用。后悔没多想——是不是把隔音做得更厚点,也能减轻胎噪?但你知道的,各有利弊,厚点的隔音材料就得加重量,油耗也会增加。
说到油耗,这也是个难点。在高速120公里/小时左右,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左右,那油门轻踩,动力还是很有保证。满载坐满人,拿个5%多的坡,提速还算从容。平时在市区跑,平均油耗在8个左右,堵车严重带到10个多,确实不算省油。这还不用像一些节能车那样拼命打空调、调节油门,我这些都是心里估算的,有点模糊,但大概轮廓差不多。
自动的配置倒是挺好用,自动驻车、启停、360度影像,只要调节得合适,心里还挺踏实的。以前有人说,用自动启停,发动机会不停一会儿再启动,久了会不会容易损坏?我觉得这可能是误解——其实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没那么复杂,就是多点耐心等待,慢慢惯了。
关于操控,倒没有想象中灵敏,但也还行。宽身的车,入车位必须留意周围环境,否则就可能舌头打结。像我那次,前后不够留意,一不小心就轻微刮蹭了个路沿石。操控感说到底还是偏向宽大,比起很多两厢轿车要笨拙一些。
还有一个趣闻,我调了自动灯光的灵敏度,原先自然光线不算暗的情况下,灯就会自动开启。结果浪费电?这我也没细想过——幸好调低点,现在只在晚上或雨天才用。在安全方面,这个功能确实帮了大忙,尤其像我这种路盲司机,觉得还是挺可靠的。
也有点烦,玻璃降下一半的时候会有异响。类似那种嗡嗡的声音,我还开车时问过修理工,他说可能是机械轻微松动。我心里纳闷,没细想过,这是不是南方热天玻璃变形导致的,那天还在想要不要自己试着调调。
说到特别的配置,像我加装了电动尾门,简直省事不少。用过之后,发现其实便利性比我想象中还要高。就是要搞定那个自动大灯的问题——我听你说,调低灵敏度是真的好办法。很多功能的好坏都取决于调教是不是合理。像前面说的AAP定位系统,就是个笑话。我试了几次,在地下车库里差十几公里找车位,心里就想:真要依赖这个,难不成还得带个GPS导航仪?
总的来看,威兰达这个车,还是那个经济适用的代表。只是我撞上一个问题——风噪胎噪确实影响心情。特别是坐在主驾驶位置,噪音最大。后排的人相对舒服点,可能是不那么直面噪音源。你是不是也觉得,后排很多时候其实比主驾驶还安静一些?(这段先按下不表)
至于最后那个花费问题,我还在盘算。买车也是一次投资,当然不是为了升值。我买车的原因很简单,开够实用,能跑出点性价比。你猜我花了多少钱?就按我当时的优惠算,差不多在刚好入门的价位——估算下来,可能在15万左右。其实对比其他同级车,这个价格还是挺合理的。
对了,你们有没有觉得,威兰达其实有个隐形的优点:它的耐用性和用料让我觉得,暂时这三个月还没有出现什么大毛病,硬件素质还不错。
喜欢还是不喜欢?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让我心里还在琢磨——也许下一次,试试换个轮胎或者把轮毂换大一点,风噪还会变得更大还是更小?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