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油价一涨再涨,让不少开燃油车的朋友们每次去加油站都觉得心头一紧。
也正是因为这样,混动汽车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销售人员描绘的蓝图实在太诱人了:既能像电车一样用电,省下一大笔油钱,又没有纯电车跑长途时的续航焦虑,听起来简直是完美的选择。
很多人都觉得,买一辆混动车,就等于一步迈入了省钱又省心的新时代。
开着新车回家,头一两个月可能真的像文章开头那位老王一样,新鲜感十足,看着几乎不动的油表,心里美滋滋的,甚至会跟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自己都快忘了油箱盖怎么开了。
然而,当新鲜感过去,日复一日地开下来,许多车主却慢慢发现,这混动车好像和当初想象的不太一样。
一些当初没注意到的问题开始浮现,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后悔。
这并不是说混动技术不好,而是因为“混动”这个词下面,其实藏着好几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每一种都有它的脾气和最适合的使用场景。
如果买车前没搞清楚这些,就很容易选到一辆不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车,那些当初听着像优点的地方,反而可能变成日常使用中的痛点。
首先,咱们得把市面上最主流的三种混动技术弄明白,它们分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增程式混合动力(REEV)和油电混合动力(HEV)。
这三兄弟虽然都叫混动,但工作方式和省油的逻辑大相径庭。
插电式混合动力,就像是比亚迪的DM-i技术或者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最火的一种。
它的核心特点是车上装了一块容量不小的电池,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充电。
充满电后,它能像一辆纯电动车一样,安安静静地跑上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比如官方标称的50公里到120公里不等。
如果你的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买菜的活动半径就在这个纯电续航里程之内,并且家里有方便安装充电桩的条件,那插电混动车对你来说就是个巨大的福音。
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辆电车来用,每天回家就充电,出行成本极低,几乎可以忽略油耗。
但这里面最大的一个误区,也是很多车主事后才反应过来的,就是以为“不充电也能很省油”。
实际上,如果你没有充电条件,或者懒得充电,长期把这辆车当作油车来开,它的油耗表现可能并不会让你满意,甚至可能比同级别的日系油电混动车还要高。
原因很简单,那块大电池非常重,相当于你每天都拉着几百斤的“死重”在路上跑,发动机在驱动车辆的同时还要分出一部分力气来拖着这块电池,油耗自然下不来。
所以,插电混动的精髓在于“能电则电”,它的经济性是建立在充电便利的基础之上的。
再来说说增程式混合动力,以理想汽车、问界系列为代表。
这种车的结构很有意思,它的发动机从头到尾都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轮,唯一的任务就是像一个“随车发电机”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启动,烧油来发电,然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车辆行驶。
因为全程都是电机驱动,所以它的驾驶感受,比如起步的平顺、加速的迅猛,都和纯电动车几乎一模一样,非常安静舒适。
很多人觉得,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参与复杂的驱动工作,效率应该很高,所以更省油。
这个想法在市区拥堵路况下基本是成立的,但在高速行驶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在高速上,车辆需要持续的大功率输出,增程式的能量需要经过“燃油-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这样一个相对曲折的转换过程,每一次转换都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
相比之下,一些优秀的插电混动车型在高速时,发动机会直接连接车轮进行驱动,省去了中间的转换环节,效率反而更高。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评测显示,增程式混动车在高速巡航时的油耗,可能会比同级别的插电混动车或者高效燃油车要高一些。
最后是油电混合动力,也就是丰田和本田玩得最溜的技术。
这种车上的电池非常小,而且不能外接充电,它的电量完全来自于发动机在高效工作区间时富余能量的转化,以及车辆刹车、滑行时回收的能量。
它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让车主体验纯电驾驶,而是通过电动机的辅助,巧妙地让发动机尽可能地避开起步、低速蠕行这些最费油的工作状态,始终让它保持在最经济、最高效的转速区间运行。
所以,油电混动车没有充电的烦恼,也不用改变任何驾驶习惯,开起来就和普通油车一样,但油耗却能实实在在降下来,表现非常稳定。
当然,它的节油效果是温和的,不可能像插电混动那样在充电的情况下做到几乎零油耗,它只是在你原有的油耗基础上,帮你省下了一部分。
搞清楚了技术原理,我们再来看实际使用中遇到的第二个普遍问题:续航里程缩水,尤其是在冬天。
很多车主都遇到过类似张女士那样的困惑,车子官方标称纯电续航一百多公里,结果冬天早上满电出门,开个二三十公里,仪表盘显示的续航里程却掉了一大半。
这种电量“跳水”的感觉,确实让人心里没底。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首先,目前主流的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化学活性会大幅降低,能释放出的有效电量本身就会打折扣。
其次,为了保护电池,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在低温时需要消耗一部分电能来给电池包加热,以保证其正常工作,这就像冬天人要多穿衣服一样,是额外的能量消耗。
再加上车内开暖风,这又是一个耗电大户。
这几项加起来,冬季的实际纯电续航里程相比官方数据,有个六七折都算是正常表现了。
另外,厂家公布的续航数据,通常是在非常理想的恒温、匀速工况下测试出来的,与我们日常面对的拥堵、红绿灯、上下坡等复杂路况差异巨大,所以那个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完全当真。
聪明的消费者在购车前,应该多看看专业媒体或者真实车主的冬季续航评测,并且主动询问销售车辆是否配备了高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比如液冷系统通常就比风冷效果更好。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和日常通勤距离,直接决定了哪种混动车最适合你。
就像李先生的例子,他每天通勤距离刚好处于车辆实际纯电续航的临界点,导致他每天都能体验到发动机启动介入时的那种从安静到嘈杂的落差感,这对于追求纯电体验的他来说,无疑是失败的购车选择。
因此,在做决定前,必须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用车需求。
如果你的单程通勤距离,只占到车辆官方纯电续航的一半左右,并且家里能安充电桩,那么插电混动或增程式混动无疑是最佳选择,你能最大化地享受到用电带来的经济性和舒适性。
如果你的通勤距离比较长,差不多要用到官方续航的七八成甚至更多,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每天都有一段路程需要用油,或者需要在公司等地方寻找充电机会。
而如果你的通勤距离远超车辆的纯电续航,或者你根本就没有固定充电位,那么盲目选择插电或增程式混动,就相当于你花了大价钱买来一块用不上的大电池,每天还增加着油耗,实在是不划算。
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成熟、节油效果稳定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或者一些新款的高效燃油车,可能才是更理智、更省心的选择。
技术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看清广告宣传背后的技术本质,想明白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在琳琅满目的车型中,找到那个真正能让你的出行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