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警严查网红隧道打卡:追求“出片”别拿生命冒险

上海交警严查网红隧道打卡:追求“出片”别拿生命冒险-有驾

上海交警严查网红隧道打卡:追求“出片”别拿生命冒险

近期,上海新华路隧道因网红扎堆拍摄“王家卫风”照片引发热议。这类以隧道为背景的“港风夜拍”看似文艺,实则暗藏巨大安全隐患。对此,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明确表态将严肃查处,并加派警力巡逻整治。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部分网红和市民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也折射出城市管理中安全与创意如何平衡的深层问题。

现象:隧道成“出片胜地”,车辆与人“擦肩而过”

新华路隧道本是机动车专用通道,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但近期却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电影感拍照圣地”。据网友发布的照片显示,拍摄者站在隧道两侧仅容一人的紧急预留空间内,与飞驰的车辆“擦肩而过”,甚至有拍摄团队携带专业器材长时间占道。社交媒体上,“隧道港风拍摄教程”“氛围感夜拍攻略”等帖子进一步推波助澜,吸引更多人跟风打卡。

隐患:紧急通道被占用,事故风险陡增

隧道设计本以通行效率和安全为核心,新华路隧道两侧的狭窄空间仅用于紧急情况,且与机动车道无隔离栏。行人进入后,不仅自身可能因车辆剐蹭、视线盲区等遭遇危险,还可能干扰司机注意力,引发追尾或避让事故。类似事件早有先例:2021年西安南门隧道曾有摄影团队在非机动车道拍摄婚纱照,险些酿成交通事故;杭州万松岭隧道也因拍摄者横穿车道、占用通道被多次警告。

整治:从源头管控,多维度加强执法

针对新华路隧道的乱象,上海长宁交警采取“源头管控+动态巡逻”双管齐下:

  1. 严格查处违规进入人员:通过监控和现场巡逻,对行人、非机动车违规进入隧道的行为进行处罚,若发现车辆协助人员进入,涉事车辆也将被追责。
  2. 强化标志与警示:隧道入口已设置明确禁令标志,未来或考虑增设物理隔离设施,从空间上阻断违规进入的可能性。
  3. 平台内容治理:交警部门呼吁社交平台加强审核,下架诱导违规打卡的教程类内容,减少模仿效应。

反思:城市治理需兼顾安全与需求

新华路隧道事件背后,是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矛盾的缩影。一方面,年轻人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值得尊重;另一方面,交通安全和秩序不容妥协。上海近年来的交通管理实践已展现出灵活调整的智慧,例如:

  • 复兴东路隧道的“分时共享”:通过设置可变车道,每日23:00至次日5:00开放电动自行车通行,并配套限速、信号灯控制和应急预案,既满足夜间通勤需求,又保障安全。
  • 市民反馈推动设施优化:针对北横通道、外滩隧道的光污染问题,上海迅速启动整改,调整照明亮度和墙面材料,体现“听劝”式治理。

呼吁:艺术创作不应凌驾于生命之上

《道交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交警部门提醒,一旦发生事故,拍摄者可能承担全责,甚至面临刑事责任。城市之美不仅在于光影构图,更在于对规则的敬畏。正如网友所言:“安全第一,不能只追求‘出片’的流量密码。”

未来,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市民提供更多合法、合规的创作空间,或许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