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林梦晴
6月30日,一架SPRING JAPAN(机票由国内的春秋航空代理)旗下IJ004航班从上海飞往东京途中突发增压系统异常,客机在万米高空紧急下降约7000米,备降关西机场。机上191名乘客和机组成员经历了生死12分钟——有乘客写下遗书,留下银行密码;怀胎28周的孕妇呼吸急促,紧张得说不清话;机舱后部传来隐隐的哭声。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大阪航空局确认,机上191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均未受伤。具体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封面新闻
,赞 36
然而,备降后的漫长等待和日航后续处理方式再次引发乘客不满,赔偿承诺至今未兑现,多名乘客出现耳痛等身体不适症状。7月1日,封面新闻记者远程连线多名机上乘客还原事发经过。
高空生死12分钟:“哥哥姐姐,我没氧气了”
6月30日17时49分,一架SPRING JAPAN(机票由国内的春秋航空代理)旗下IJ004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原定于21时47分抵达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但在飞行一个多小时后,客机出现异常。
机上乘客武女士回忆,那时她刚接到“欢迎进入日本”的短信提醒,随即客机突然晃动了几秒。几乎在同一时间,机长进行了简短的广播,顶部的氧气面罩弹出。据懂日文的乘客翻译,机长怀疑客舱增压系统出现问题。
武女士看到,正在过道服务的空乘人员愣了一下,随即跑回自己的位置,神色惊慌。“快点戴好氧气罩,系好安全带!”空姐大声急促地重复了多次指令。
多位乘客向记者提及,最开始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动作也很迟钝,“我以为是航空演练,直到听到空姐声音颤抖、略带哭腔,才开始紧张。”由于很多乘客并无戴氧气面罩的经历,扯了很多次才扯断安全绳戴上。
机上乘客正在吸氧/图源受访对象
整个吸氧过程持续约12分钟。飞行APP显示,在此期间,飞机从1.1万米的高空快速下降至3200米左右。武女士形容前半段有失重感,“像在坐跳楼机”。她身旁坐着怀孕28周的孕妇,紧张得说不清话,呼吸非常急促。机舱后部还传来隐隐的哭声,武女士形容“听起来很绝望哀伤”。
她的儿子也向封面新闻记者描述,由于过度紧张,呼吸急促,他的氧气消耗得很快,七八分钟后就用完了第一瓶。他随即和旁边的哥哥姐姐求助,“我没氧气了”。好在一旁空座位的氧气瓶还能继续使用,他一把扯过戴上。
后半段的迫降,机舱异常安静,只剩吸氧声。在极度恐惧下,武女士想借用国际漫游包给丈夫发微信,却发现无法联网,只能在手机备忘录写下遗书。“万一我们走了,你要帮我照顾好我妈。你也要好好的。”她敲下5行,留下所有的保险、银行卡密码。
“写完了都想哭,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吴女士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乘客张先生也想过写遗书。降落期间,舱内灯光逐渐昏暗,温度开始升高,但飞机还算平稳。张先生感到明显的耳胀,此外无异样体感。低头看表,心率跳到103,略高。他本想为女友和母亲留下文字,但看着仍在运作的发动机又觉得问题不大,就此做罢。
15分钟后,空乘人员宣布危险解除,可以摘下氧气面罩。劫后余生,很多乘客鼓起了掌。“吉人自有天相”,下机后武女士收到丈夫发来的信息。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大阪航空局确认,机上191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均未受伤或出现身体不适。具体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专家解读:为何客机突降7000米?
据日航7月1日发布的情况说明,涉事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发现增压系统出现异常指示,为确保旅客与机组成员的安全,将飞机降低到安全飞行高度,并于20时48分在关西国际机场备降。
增压系统异常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为何飞机需要迫降约7000米?
资深机长陈建国介绍,民航客机通常在高度9000至12000米巡航,此时外界空气稀薄、温度极低,飞机必须通过增压系统提高座舱内空气密度和温度,以保障乘客正常呼吸和舒适度。增压后,舱压相当于地面2400米以内的气压,维持约24℃的舱温。
如果增压系统出现故障,机舱氧气含量会迅速下降,乘客可能在数分钟内因缺氧失去意识。因此一旦发生座舱失压,氧气面罩会自动脱落供氧,机组必须在氧气瓶有效供氧的15—20分钟内,将飞机紧急下降到可呼吸的安全高度(通常为3000米左右)。
陈建国表示,本次事件中,机组在约10分钟内完成紧急下降,属于标准的应急操作程序。从雷达图看,飞机最大下降率达到了1400米每分钟,在应急下降过程中属于正常下降率。
日航声明遭到乘客质疑
风波仍在发酵。
据武女士描述,飞机备降后,乘客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先是因机组成员检查客机,所有人在机上停留一个多小时。在确认飞机难以继续行程后,乘客们下机,等待行李超过2小时,期间只能站着。武女士强调,其中还包括一名孕妇,无绿色通道或轮椅协助。
与孕妇的聊天记录/图源受访对象
“全程无工作人员安抚或道歉,也不提供水食。”张先生抱怨道。直至凌晨12点多,乘客们才坐上前往酒店的大巴,办完入住已是凌晨3点。
种种不满在日航表态后集中爆发。7月1日,日本航空JAL发布情况说明称,“目前为止,尚未收到乘客或机组人员出现身体不适的报告,关于增压系统出现异常的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然而,多名乘客提出异议。对于公告中“尚未收到乘客出现身体不适的报告”,武女士表示,事发后并无人对乘客进行身体检查,自己和许多乘客的耳朵仍剧烈疼痛,计划归国后自费进行听力检测。
关于经济赔偿,机组人员曾承诺给予前往最终目的地的交通补助费用,额度为15000日元。但据武女士反映,航司并未说明赔偿渠道,也无人收到赔偿。且乘客们还面临其他经济损失,如无法退费的民宿,作废的景点门票。与武女士同行的两个伙伴受到惊吓后,选择终止行程,直接回国。
乘客们尝试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后续处理方案,包括联系航空公司客服、大阪领事馆等,但均表示沟通效果有限。
7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拨打春秋航空日本的客服电话,对方表示可向航司发送邮件说明情况。截至发稿前,暂未收到邮件回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