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最近的表现真让人感慨。你知道吗?10月出口了超过3.5万辆车,差点把前两年的单月最高纪录都打破了。这数字,放在咱们国产车圈里,怎么看都是个大事。尤其是Model Y,出口暴增了214%。不用说,这代表啥?整车产能提升的海外市场拓展也见成效了。
这背后除了产能提升,咱们也得关注到供应链的变动。据我了解,上海工厂的电池包产量已经超过50万只/月,电池包这块啊,特斯拉很努力地在本土化,95%的产业链在上海,过去那点只长到30%呢。要不然,突然一掐,这个心脏也太脆弱了吧?
我刚翻了下笔记,听说Electrek也提到: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订单排队情况不算激烈。这个点我在想,是不是意味着海外订单需求稳定,还是说咱们国内订单还是比较平常?毕竟,上海还承担着欧洲、亚太多地的出口任务。
说白了,海外市场的信心好像还在,咱们的价格、口碑还算可以。欧洲那块,情况就复杂一些。你看,瑞典10月新车登记,只用了133辆,明显暴跌89%。挪威、荷兰也都减半。这让我在想,欧洲用户对特斯拉的热情是不是就降了?或者说,是不是去年高峰过后,开始理性一些了?
我也在琢磨,法国还算有点起色,增长了2.4%,但那也是个小插曲。毕竟,10月总销量还是比去年差了30%左右。这波波动,真让人觉得:海外市场,似乎比本土还更复杂一些。为什么欧洲需求也在变?会不会跟 geopolitics 或者就是消费者心理变化有关?这些直觉,我也懒得去深究,反正数据少,参考嘛,不能太靠不住。
说到中国的市场,前10个月,特斯拉在国内的注册量已经超过6万辆,算是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了。加上去年,上海工厂刚下线第300万辆整车,出口也达到100万辆。这个量,换句话说,咱们中国消费者的基础还算坚挺。还有个奇怪的事——你知道吗?我发现绝大部分买特斯拉的人,还是比较看重性价比。朋友的小张,去年买了辆Model 3,他就跟我说:价格合理,开着挺舒服,不用担心续航。尤其是Model 3,市场那么大,咱们日常用车,觉得还挺实在。
听说一些维修工反映,特斯拉车型的故障率倒是稳定,零件质量还算过得去,但维修价格,稍微贵了一点。有人在修理厂跟我讲:换个电池包,比买辆二手车还贵。这让我在想,这个二手价值能不能撑得住?我试过粗算一下百公里成本,电费加维护,反正不算太高,但要比传统燃油车便宜,应该还是没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特斯拉在海外市场的波动,可能跟欢迎程度也有关系。尤其是在欧洲那边,去年特斯拉价格涨得快,入口新车推得太快,导致很多人感觉下次再买不如等新款。而且,去年在欧洲的注册量,连续降低,甚至有人说:现在买特斯拉,就是赌未来剩值。这点真别小看了,消费者买车除了性能,心态同样重要。
我这也是随便琢磨的,没细想过这可能是一种市场拐点的暗示。特斯拉的技术革新,尤其电驱系统的自研,真的让我挺佩服。公司说,已经自产了1000万个电驱包,年底还能不能再突破?我真是有点期待。别说,我还记得去年那次在车展,看到他们的工程师在调试车架,细节做得很严,感觉短时间内,国产车在配置和设计上,能追上甚至超过一些传统豪华品牌。
但问题是,终究,车还是需要被用到实际生活中。就像我一个朋友说:开特斯拉,虽然方便,但停车充电还挺麻烦的,尤其在没有专属充电桩的地方。这也是个现实问题。是不是特斯拉想象的是靠全国铺开快充网,但目前来看,进度还是慢了点。
有时候,我在想:这份产能和海外销量的数字游戏背后,究竟代表的是什么信号?是市场认可,还是企业在缓慢平衡?好吧,可能都不完全是,毕竟,马斯克那边的节奏,谁能完全猜透。
对了,保值率这个事,咱们国内买车真没法和欧洲比。你看,二手车市场,特斯拉要稍微好点,但也看地区;一线城市的二手Value比二线高,毕竟,追求体验和品牌认可多一些。而且当前,新能源政策变化快,也让二手市场扑朔迷离。你猜,是不是特斯拉靠高科技撑起了保值线?还是说,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能让它的二手车更值钱?这问题得等时间验证。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话说回来,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变成了个海外出口的引擎。但你知道,汽车产业链如此复杂,每个配件、每个工艺,都要有相应的配套团队支持。像我朋友的父亲,开了20年汽车修理厂,他说:特斯拉的配件,贵是贵,但稳定性还行,就是供应链出现了点小摩擦,涨价速度快。这也解释了,为啥车价有时候会涨,哪怕销量还不错。
我一直在琢磨,未来几年,国产车的竞争会变成什么样?特斯拉还会不会一直领跑?我觉得,关键还是看用户心态——纯粹追技术、追性价比的消费者,未来可能更多会选择国产新势力。毕竟,价格,还是很关键的。而特斯拉的优势,可能会变成品牌光环——但这追得过时间吗?市场变化快啊。
我很好奇,大家对未来汽车的想象,是不是都停留在自动驾驶+智能交互上?还是觉得,现在的汽车,最重要的是稳稳当当跑起?多一点真实的脚踏实地,少点虚空的期待,也许才是最实际的。
你觉得,花料少点的特斯拉,还能火多久?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