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哥们儿,坐。
来,咱俩今天盘盘比亚迪这份财报。
这几天,财经圈跟炸了锅一样,到处都是“比亚迪失速”、“利润大跳水”的标题。我点开一看,好家伙,三季度营收降了3%,净利润更是直接砍了三成多。数字明晃晃地摆在那儿,确实不好看。
一时间,唱衰的声音跟夏天的蚊子似的,嗡嗡地往你耳朵里钻。什么“新能源神话破灭了”,什么“王传福也扛不住了”。
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邪乎。
你想想,一头狂奔了好几年的大象,突然一个踉跄,所有人都围上来看热闹,指指点点:“你看你看,它要倒了!”
但你有没有凑近了,仔细瞧瞧它那眼神?
要我说,这哪是踉跄,这分明是它自己主动蹲了下来,铆足了劲,准备来个更猛的纵身一跃。外面的人看热闹,觉得它不行了;只有它自己心里清楚,这一蹲,是为了跳得更高。
这份财报,你要是只盯着那几个下滑的百分比,那格局就小了。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关于“衰退”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赌博”的故事。
一场用几百亿真金白银,赌一个更远明天的豪赌。
咱们先把场面上的事儿捋一捋。比亚迪三季度卖得不好,利润难看,这是事实。为啥?
原因很简单,整个场子都冷下来了。
你以为2025年还是前几年那个随便造台车、贴个“新能源”标签就能卖断货的黄金时代?早过去了。现在的新能源车市,说白了,就是一个血流成河的修罗场。
渗透率到了40%这个坎儿,啥意思?就是想买电车、能买电车的那波最积极的客户,基本都被收割完了。剩下的人,要么还在观望,要么压根就不感冒。市场从蓝海变成了红海,从大家一起做蛋糕,变成了互相抢盘子里的蛋糕渣。
然后呢?价格战。
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一万的权益。特斯拉像个鲶鱼一样搅得天翻地覆,新势力们为了活下去,含着泪也得跟。传统车企巨头们转身慢,但一转身,就是一头大象闯进瓷器店。
结果就是,全行业利润率低到令人发指,比开个小卖部的毛利还低。经销商大面积亏损,卖一台车赔一台车的钱。整个行业,弥漫着一股“再不卷死对方,自己就要先死”的悲壮气息。
连监管层都看不下去了,把一帮大佬叫过去喝茶,意思很明白:哥几个,别打了,再打下去,桌子都得掀了。
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比亚迪作为行业老大,销量和利润承压,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它是风向标,风小了,它第一个感觉得到。
但最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一般公司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常规操作,四个字:降本增效。
说白了,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研发预算砍一砍,市场推广停一停,不赚钱的项目缓一缓。先保住利润,给股东一个交代,稳住股价,这才是“成熟”职业经理人的做法。
可比亚迪呢?你猜怎么着。
它反其道而行之。
财报里有个数字,比那个下降32%的利润,刺眼一百倍——前三季度,研发费用,437.5个亿!
我的天。
这是什么概念?同比增长了三成多,而且,这笔钱比它辛辛苦苦卖车赚回来的净利润(233亿)还多了将近一倍。
这账算得过来吗?从短期财务模型看,这简直是疯了。就像一个农民,不光没把收获的粮食拿去卖钱,还把留着过冬的口粮都当种子给撒地里了。
你可能要说了,老姜你别洗了,赚钱少了就是少了!研发投入谁家没有?
哎,这味道就不一样了。
很多公司的研发,是“锦上添花”,是为了让财报更好看,为了讲故事给资本听。比亚e迪这架势,是“砸锅卖铁”,是“赌命”。
它在告诉整个市场一个信号:你们还在为这个季度的三瓜两枣拼得头破血流,我已经在为三年、五年后的战场,修筑我的万里长城了。
这几百亿砸下去,不是听个响的。刀片电池的迭代、智能驾驶芯片的自研、“天神之眼”、灵鸢无人机……这些听着玄乎的东西,就是比亚迪的“未来军火库”。当价格战的硝烟散去,大家发现便宜已经占不到任何优势的时候,最终比拼的是什么?
是人无我有的核心技术。
是你能跑五百公里,我能跑八百公里的底气。是你的车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我的车已经是一个智能终端的代差。
这就像两个武林高手对决。一个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练那些花里胡哨、立刻就能上台表演的招式上,赢得满堂彩。另一个呢?关起门来,吐着血练内功。短期看,那个练招式的风光无限。但十年后,人家一口真气喷出来,你什么招式都白搭。
比亚迪现在,就在干这件苦差事。它用短期利润的下滑,换取未来技术上的绝对护城河。这笔买卖,华尔街那些盯着季度报表的分析师可能看不懂,但王传福这种工程师出身的创始人,心里门儿清。
除了往技术这个“无底洞”里疯狂撒钱,比亚迪还在干另一件大事——往外跑。
你注意到没,国内销量增速放缓,甚至9月份还出现了同比下滑。但是,海外销量呢?前三季度,暴涨132%!
这又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对比。
国内这口锅里,已经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大家互相撕咬,水都浑了。比亚迪一边在锅里跟大伙儿继续耗着,一边悄悄地挖了条渠,直接通向了旁边那片更广阔的大海。
而且,它这个“出海”,不是咱们以前理解的那种,把国内卖不掉的便宜货弄出去清库存。
人家是在巴西建厂,在东京搞发布会,给日本人量身定做车型。这是什么打法?这是正规军登陆,准备打阵地战,搞本地化深耕。
你看,这逻辑就通了。当一个市场“内卷”到极致,出路只有两个:
第一,向上走,去做更高附加值、没人能跟你打价格战的东西。所以比亚迪搞了仰望、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的销量增速远超大盘。这是“升维打击”。
第二,向外走,去那些还没那么卷、空间还很大的新市场。所以比亚迪玩了命地铺海外渠道。这是“降维打击”。
这两条路,哪一条是容易的?没有一条是。都需要巨额的、持续的投入。品牌向上要钱,海外建厂要钱,渠道铺设要钱。
钱从哪儿来?
说到底,还是得从主营业务的利润里“挤”。
所以你现在再回头看那个下滑的利润,是不是就品出另一层味道了?那不是“衰退”的信号,那是“战略投入期”的必然结果。比亚迪正在主动地、有意识地,把本可以变成漂亮利润的钱,转化成了对未来的投资。
它就像一个正在经历“生长痛”的少年。为了长高,骨头缝都在疼,看着有点难受,但这恰恰是他在积蓄力量的证明。
当然,这场豪赌也不是没有风险。
技术研发会不会遇到瓶颈?几百亿砸下去,万一没出来颠覆性的东西怎么办?
海外市场会不会遇到贸易壁垒?地缘政治的风一吹,你辛辛苦苦建的厂、铺的渠道,可能一夜之间就废了。
高端品牌能不能真正立住?中国的消费者,是否真的愿意为一台上百万的国产电动车买单?
这些都是未知数。
所以,我才说这是一场赌博。王传福现在就是那个坐在牌桌上,表情最平静、但下注最狠的玩家。他面前的桌上,堆着的是“技术”、“海外”和“高端化”这三堆最大的筹码。
而其他玩家,还在为手里这副牌能不能赢下这一局而焦虑。
这,就是格局的差异。
所以,别再被那些“比亚迪失速”的标题带节奏了。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不是它这个季度少赚了多少钱,而是它用这些“少赚”的钱,去赌了一个怎样的未来。
这场牌局还远远没到揭晓底牌的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硝烟散去,最终能留在牌桌上的,一定是像比亚迪这样,敢于在顺风时看到危机,在逆风时敢于下重注的玩家。
这盘棋,你看懂了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呗。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