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汽大众的途昂这款车,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词——“大”。
没错,这台车当年刚出来的时候,凭借着它那庞大的身躯和硬朗的造型,确实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周末还想出去自驾游的,途昂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理想座驾。
它往那一停,就给人一种特别踏实、有安全感的感觉,开出去也显得很有面子。
在那个时候,它在中大型SUV市场里,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一号角色,每个月卖个四五千台都是家常便饭。
可如今,时过境迁,我们再来看它的成绩单,就有点让人唏嘘了。
今年8月份,途昂一共卖出去了3182台。
这个数字单看好像还行,甚至比7月份还涨了一点。
但咱们不能只跟自己比,得放到整个市场里去瞧瞧,跟它自己辉煌的过去比一比。
这么一对比,就能明显感觉到,这位曾经的“大块头”选手,现在似乎有点跑不动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车不行了,还是买车的人变了?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把这3182台的销量掰开来看,这里面其实藏着点“小秘密”。
这三千多台的销量,并不是新款车型大受欢迎的结果,恰恰相反,其中绝大部分的功劳,都要归功于还在清库存的老款途昂。
这就好比一家饭店说今天生意不错,结果一打听,全是靠着打折券卖出去的特价菜。
现在你去大众的4S店问问,老款途昂的优惠力度非常大。
就拿那个官方指导价24.9万的330TSI两驱龙腾版来说,经过一通优惠,最后办齐了上路,可能都用不了三十万,甚至二十大几万就能搞定。
你想想,花这个价钱,能买到一台车长超过五米、挂着大众车标的七座SUV,这个吸引力对于很多注重实用性和品牌的用户来说,还是相当大的。
甚至连动力更好、带四驱的380TSI版本,经销商努努力也能帮你把落地价控制在三十万以内。
正是靠着这种近乎“骨折”的价格,才撑起了途昂现在的销量数据。
反过来再看全新的2025款途昂Pro,尤其是那个换了新发动机的450TSI版本,价格就坚挺多了,落地价基本都要从三十万往上走。
消费者都是很精明的,两款车摆在一起,新款虽然有升级,但价格贵出一大截,而老款便宜又大碗,性价比凸显,大多数人自然会选择用更少的钱办同样的事。
所以说,这三千多台的销量,更像是老款车型用“以价换量”的方式,为整个车系守住的最后一点体面。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被寄予厚望的新款途昂Pro,反而卖不动呢?
这里面最核心的原因,可能就是外观设计上的“水土不服”。
我们得先搞清楚,一直以来买途昂的都是些什么人。
基本上,都是三十多岁到五十岁之间的中年消费者,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稳定,买车的主要需求就是空间大、坐着舒服、开出去显得沉稳大气。
老款途昂的设计就完美地迎合了这一点,方方正正的轮廓,充满力量感的线条,整个车看起来就像一个稳重可靠的“大家长”,特别符合这部分用户的审美。
可是新款途-昂Pro的设计师,似乎突然想抓住年轻人的心,对外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整个车身线条变得更加圆润、时尚,车头看起来也没那么“凶”了,车尾还用上了现在非常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连排气管都做成了隐藏式的。
这一套操作下来,你说它不好看吗?
也不是,可能一些年轻人会觉得挺潮的。
但问题在于,真正手握三十多万预算去买一台大七座SUV的年轻人,他们的选择太多了,各种新潮的电动车、混动车都在向他们招手,他们未必会把目光投向途昂。
而途昂原本的那些忠实用户群体,看到这个新造型,反而觉得有点别扭,感觉失去了原来那股子沉稳霸气的味道,有点“强行装嫩”的嫌疑。
这种设计上的改变,没能吸引到新的客户,反而让老客户产生了犹豫,造成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当然,新款途昂Pro也不是没有进步。
从硬件上来看,它的升级还是挺明显的。
比如车身尺寸变得更长了,视觉上更显庞大。
动力系统也用上了更新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高功率版本的马力从原来的220匹提升到了272匹,开起来确实比老款更有劲儿。
车内的科技感也提升了一大截,中控屏幕换成了更大的15英寸,高配车型还给副驾驶也配了一块娱乐屏,车机芯片也用上了高通骁-龙8155,这在以前的大众车上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比,得看看同价位的其他车都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这才是途昂Pro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三十多万的预算,选择实在是太丰富了。
往上看,你可以买到奥迪Q5L、宝马X3这些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型,品牌形象更高一档。
而在同级别,我们自主品牌的进步更是神速,已经对这些合资老将形成了围剿之势。
就拿理想L7、问界M7这些车来说,它们在空间、舒适性和智能化方面,已经把标准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你坐进这些国产新能源车里,感受到的是大沙发一样的座椅、车载冰箱、后排大彩电,以及极其流畅智能的车机系统。
途昂Pro引以为傲的8155芯片,在人家已经普及8295芯片的车型面前,就不再是亮点了。
途昂Pro提供的那些驾驶辅助功能,在人家已经能实现城市路段自动跟车、变道的智能驾驶系统面前,也只能算是“基础功能”。
更关键的是,这些新能源车型用起来还更省钱。
所以,当途昂Pro把价格定在三十万以上时,它面对的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些传统对手,而是一群更懂中国消费者需求、在科技和体验上全面领先的“新物种”。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途昂Pro的那些升级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性价比大打折扣。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特别让人不舒服,就是新款Pro居然把老款车型上的真皮方向盘,换成了普通皮质的。
这种在消费者能摸得着、看得到的地方搞“减配”,无疑会让人觉得诚意不足,大众品牌过去那种“皮实耐用、用料厚道”的形象,也在一点点被消耗。
总的来看,大众途昂今天遇到的销售困境,其实是很多传统合资品牌共同面临的一个缩影。
过去,靠着品牌光环和不错的机械素质就能轻松赢得市场,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花三十多万买车的消费者,他们变得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理性。
他们不仅看品牌,更看重实际的产品体验、技术含量和性价比。
途昂Pro的问题在于,它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上,既想保持传统德系车的调性,又想去迎合年轻化的潮流,结果反而变得有些定位模糊。
它的设计没能打动核心用户,它的配置和价格又不足以和强势崛起的中国品牌相抗衡。
靠着老款车型降价清库存换来的销量,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这位曾经的“巨无霸”,要想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恐怕需要一次更深刻、更彻底的改变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