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普利司通不行了?全球轮胎市场的“黑马”竟然是它们!


2025年的全球轮胎市场成绩单刚刚公布,这次的“答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米其林和普利司通这两个轮胎界的“老学霸”,虽然营收依然稳居前列,但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米其林第一季度挣了65.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539亿,看数字挺唬人的,但同比居然下降了1.9%。尤其是卡客车轮胎和非公路轮胎的销售,分别跌了8.9%和9.6%。这就像学霸考试时被难题绊住了脚,显得有点狼狈。

普利司通也没能“挺住”。它一季度的营收是10581亿日元,大概52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1%。更惨的是,它的净利润直接暴跌了24.6%。橡胶涨价或许是罪魁祸首,但不管怎么说,作为行业领头羊,这表现确实让人意外。

再看看固特异,这位轮胎界的“老三”,一季度收入是42.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7亿,但同比下降了6.3%。它卖了3850万套轮胎,听起来销量不错,但实际收入却缩水了。仿佛是卖得多但赚得少,日子过得不算滋润。

米其林普利司通不行了?全球轮胎市场的“黑马”竟然是它们!-有驾

相比之下,德国大陆集团(马牌)显得更稳健。一季度营收97.0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21亿,基本和去年持平。没有大涨,但也没有大跌,属于那种“稳扎稳打型”。

再看其他轮胎企业的表现,住友橡胶收了邓禄普欧洲业务后,营收143.3亿,但同比还是跌了1%。这场“并购剧本”似乎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倍耐力的成绩就不错了,收入17.95亿欧元,增长了3.7%。它像一个低调但实力不俗的选手,悄悄地交了份不错的答卷。

优科豪马(横滨)和韩泰这两家企业也很亮眼。优科豪马营收137亿,增长了9%,靠着收购特瑞宝和固特异部分业务,这波操作算是成功的“捡漏”。韩泰更是猛,营收121.54亿,增长了10.3%,净利润达到了17.28亿,堪称逆袭高手。

米其林普利司通不行了?全球轮胎市场的“黑马”竟然是它们!-有驾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中国轮胎企业的表现。中策橡胶一季度收入106.4亿,增速高达17%,成为全球前九里增速最快的企业。赛轮轮胎收入84.1亿,增长了15.3%,净利润也达到了10.4亿。锦湖轮胎(青岛双星旗下)收入62.16亿,增速15.5%。玲珑轮胎收入56.97亿,增长了12.92%。这些中国企业就像“开了挂”,一路狂奔,把国际巨头甩在了后面。

就连后排的中国轮胎企业,比如正新、佳通、森麒麟,也在稳步前进。中国轮胎产业正在全球市场上刷足了存在感。

为什么中国轮胎企业能逆袭?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还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优势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扎实。而且中国轮胎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也越来越过硬,性价比直接拉满。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被抢占,几乎成了必然。

米其林普利司通不行了?全球轮胎市场的“黑马”竟然是它们!-有驾


目前来看,中国轮胎企业的崛起并不是偶然。除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支撑,企业还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在国际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以中策橡胶为例,它的产品不仅性价比高,还在一些技术指标上超越了国际标准,赢得了不少海外市场的青睐。而赛轮轮胎则通过优化生产成本和扩展海外业务,稳步提升了盈利能力。此外,中国轮胎企业还充分利用了国内化工产业链的优势,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使得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随着轮胎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结构调整,中国企业或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看完这份成绩单,我不得不感叹,中国轮胎企业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在国际巨头纷纷“掉链子”的时候,中国企业却逆风翻盘,靠着扎实的基础和创新的技术冲出了一条新路。这一方面说明了国内市场的强大支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制造的质量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际巨头们的下滑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随时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如何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同时规避潜在风险,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看看网友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这次成绩单一公布,网上讨论就炸开了锅。有人感慨:“米其林和普利司通这两个学霸居然也有掉链子的时候,真是风水轮流转!”也有人说:“中国轮胎企业这波操作太猛了,感觉再过几年,米胖和普司通会被甩在后面!”还有人调侃:“德国大陆集团真是稳得像石头,涨也不多,跌也不多,活成了轮胎界的老干部。”

米其林普利司通不行了?全球轮胎市场的“黑马”竟然是它们!-有驾

网友王磊表示:“中策橡胶这表现太牛了,17%的增速直接把国际巨头甩一条街,简直是‘黑马’中的‘黑马’!”网友李云觉得:“国外轮胎质量虽然好,但价格太高了,性价比还是中国轮胎更香!”网友赵鹏则提出质疑:“中国轮胎虽然便宜,但技术能不能一直保持领先?这才是关键。”

也有网友认为:“固特异卖了3850万套轮胎,结果收入还降了,真是‘卖得多,赔得快’的典范。”网友陈洁则补充:“韩泰这一季度表现太猛了,不愧是‘逆袭小能手’,让人佩服。”

最后,有网友总结:“不管怎么说,中国轮胎企业这次是真的支棱起来了,国际巨头们要小心了!”


看完这份成绩单,有点不对劲。中国轮胎企业的强势崛起固然值得骄傲,但国际巨头的日子不好过,也可能是市场环境在悄悄发生变化。轮胎行业的未来到底会怎么走?是中国企业继续狂奔,还是国际巨头重新发力?这背后还藏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这份成绩单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但也不禁让人想问:中国轮胎企业的崛起,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国际巨头的颓势,是市场环境变化的结果,还是它们自身的问题?未来中国轮胎能否在技术创新上继续领先,还是会像它们的前辈一样,因市场变化而掉队?轮胎行业的未来会是“新生代”全面接管,还是“老学霸”重新夺回主动权?面对这些问题,你又怎么看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