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月交付量从2万飙升到4万,蔚来明显走出了一段时间的低谷。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两款SUV的火爆带动的——乐道L90连续三个月交付过万,ES8的订单已排到明年4月。我还记得去年年初,李斌跟我说:今年四季度一定要扭亏。当时谁都没信。市场那会儿普遍觉得,能不能过个好年都还不一定呢,万一又撞到资金链紧张或供应链堵死。
但情形变了。蔚来的产能逼近极限,生产线不断加班,订单也越来越多。李斌讲:我们在全力加产。我想,这种火爆其实说白了,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新车真香。去年市场还是觉得,蔚来高价、高端,买的人少,但今年,明显有了变化。
看看蔚来过去的产品布局,你会发现,价格一直偏高。设计还行,但空间、续航和实用性方面总感觉差了点儿劲老用户期待的功能,总是觉得这个没想象中的实用。就像我朋友玩车,他一向追求开得顺手,空间充裕,天天跟我抱怨:别的车都吃饱了,蔚来还能做得更大点?这次,ES8和L90直接逆袭——空间最大,价格还比一些竞品低。ES8,尺寸比老款大,配置却全面升级。内装用料细腻得让我惊讶开会时塞在包里的笔记本,都跑到我视线里躺着,看着挺舒服。
我翻了翻相册,看到新ES8的内饰,没有堆满的按钮,没有刺眼的饰条,却让人有点想,这样子也挺酷的。配置其实也领跑级别:车载冰箱、后排大屏、隐私玻璃……一堆实用功能,价格还拉下来——40.68万起,折合BaaS不到30万,比老款还便宜。你会不会觉得,哎呀,这车价格真实在。而L90,空间比理想i8和Model YL还大,比后者便宜至少7万。它的备箱,也拉得更大——比YL直截了当大两倍,还支持换电,这是个明显的实用主义。
我得说,这些不无破釜沉舟的打法。过去的蔚来,更多追求均衡的全能型,设计、安全都挺高端,但空间和价格上不够实惠。这次,反其道而行,像是低价牌、实用牌——正好应对当下消费者的预算紧张。市场价格战打了两年,蔚来也不得不低头:降价3万,解绑换电权益,告诉你,我们不再只靠溢价。
但这也让我犹豫了一下——你会不会觉得,是不是又折腾点新策略,市场还真会认可?其实我觉得很关键的是,背后靠的是蔚来硬核技术和体系支撑。追溯到去年,蔚来把研发投入提升到每季度30亿人民币,才有了这两款超级大三排SUV。一方面,NT 3.0平台支持更高电压,续航达到了635公里;另一方面,智能驾驶芯片和操作系统升级,品质直追豪华品牌。
如果你问我,蔚来未来的钱还能赚到吗?这个问题太长远。我用心算了下:百公里电费,充满电成本大概是3块(体感),车子油耗在10L/百公里,油钱估计要比电贵一倍。保值率嘛,也不算算,纯电换电在便利性上值得推敲,毕竟市场配套在不断完善。没有太多细想过,纯电大三排SUV的市场绝对在扩大。从数据看,纯电车型今年上半年销量年增长50%多,插混也有28%。去年理想、特斯拉几乎垄断了高端SUV市场,今年多款新车密集上市,9月纯电大三排首次超越增程和插混车。
这句话可能会引起你的好奇:纯电真的要取代增程了吗?我个人看,曾经增程车是解里程焦虑的神器,但充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600公里续航已成标配,再快10分钟充80%的充电也变成常规操作,增程车的吸引力就被稀释了。用户换车,也更青睐纯电——特别是支持换电、快充同时兼备,像蔚来这套体系就很抗打。
短期内,盈利才是关键。李斌说,四季度要打个漂亮的成绩单。我想,这也是张硬仗。要多卖车——目标是5万台,两个品牌一人一半,供应链要跟得上。你知道,去年9月,蔚来的产能最高时都只到4万多台,现在还得拼命扩产,否则怎么应付逐步放开的市场预期?而且,二季度毛利率虽已提升到10%,但目标还得更高,差不多17%以上。价格需要灵活,策略更得精准,否则亏损就变成常态。
成本控制也挺重要,不然再多卖车,也赚不到钱。李斌强调体系效能,裁掉一些低效的投资,未来还会持续优化管理流程。你会不会觉得,这整个行业都在跑步——做好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所有车企共同的生存秘籍。
我还想问一句:你觉得,未来几年,纯电大三排SUV会不会爆发得更猛?还是说,传统燃油车、插电混动还会继续存活一段时间?说到这,心里其实没有个确切答案。只是观察市场的变化,让我觉得,似乎谁先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谁就能笑到最后——不管是空间、续航,还是价格。
这段时间,蔚来在市场上不停试探、调整策略——是不是你也在想,他们到底会怎么走下去?真没办法给个准地预测,只能说,下一步,可能还会有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动作。比如说,未来再上市的车型,会不会真像开发的新武器一样,带来更大的市场冲击?这点,我也挺期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