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上海车展前,比亚迪干了件大事——发布了兆瓦闪充技术,直接把充电功率拉到1000kW,5分钟能充407公里续航,这补能速度都快赶上油车加油了。配套的汉L EV和唐L EV一上市就火了,我一朋友试驾完直接跟我说:“这哪是电动车,简直是电动超跑!”可奇怪的是,这么牛的技术发布都俩月了,国内其他车企愣是没啥动静,这是咋回事呢?
先说说这兆瓦闪充到底有多厉害。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开电动车最头疼的就是充电,有时候着急出门,充半小时才跑200公里。可比亚迪这兆瓦闪充,1秒能充2公里,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跑400多公里。更绝的是,人家连充电桩都自己造好了,液冷双枪设计,直接把充电效率拉满。这技术要是普及了,谁还会有续航焦虑啊?
可为啥其他车企不跟进呢?说白了,这技术门槛太高了。就像盖房子,比亚迪是从打地基到装修全包了,可其他车企大多是“包工头”,得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就拿电池来说,兆瓦闪充要求电池能支持超高压充放电,电驱系统还得能精准控制功率,充电桩也得跟上。那些依赖宁德时代、LG这些电池供应商的车企,得等人家技术升级了自己才能动,黄花菜都凉了。
再看看市场,现在插混和增程车卖得那叫一个火。我一同事去年买了辆插混车,平时市区用电,长途用油,一点不焦虑。数据也显示,今年插混+增程车型占比超31%,纯电车才27%。车企们一看这市场,自然把重心放在插混和增程上了,觉得纯电车市场还没到白热化的时候,没必要在超充技术上大投入。
可比亚迪不一样,人家是垂直整合的“狠角色”。电池、三电系统、充电桩全自己搞,内部协调起来那叫一个顺畅。就像汉L EV,搭载1000V高压平台,单电机最大功率580千瓦,0 - 100km/h加速最快2.7秒,这性能直接秒杀同级别车型。而且人家先从中高端车型入手,汉L EV、唐L EV一上市就瞄准了对续航和性能要求高的用户,暂时还没对主流市场造成太大冲击。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反映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问题。虽然比亚迪在超充技术上一骑绝尘,但其他车企要么被技术卡脖子,要么忙着在插混和增程市场抢蛋糕,纯电技术的发展明显不均衡。就拿政策来说,海南和河南都出台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可补贴里插混和增程也占了不小比例,这也让车企们更愿意在这些领域发力。
现在比亚迪已经规划建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还开放了技术,可其他车企还是没啥动静。是真的不想跟进吗?我看未必。技术上的难题、市场策略的考量,都让他们迈不开步子。但市场是残酷的,随着消费者对纯电车需求的增加,谁能率先突破超充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你觉得国内车企啥时候能追上比亚迪的超充技术呢?是一年、两年,还是更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