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耗高全怪车子你错了看看自己

汽车行业最近有个挺吓人的说法:某头部新能源车企去年卖了100多万辆车,结果全年亏了200多亿——一辆车越卖越亏,平均每卖一台亏掉2万。这话一出来,甭管懂行不懂行的人,都开始议论开了。有人说这就是资本烧钱玩泡沫,早晚要垮;也有人觉得这是新能源车企在“战略性亏损”,后面一旦规模起来了,这些账迟早能填平。但不管你站哪一边吧,这账面摆在哪儿,确实挺扎眼的。卖车不是挣钱的生意吗?一辆亏2万,这也太离谱了。

别着急骂,先捋捋。真的是每卖一辆车就亏2万吗?亏这么多,车企到底哪来的底气还能继续?跟传统车企一比,这种“卖一辆亏一辆”的情况真的是新势力的“独门绝活”吗?

油耗高全怪车子你错了看看自己-有驾

咱们先看看新能源车企的账是怎么出来的。先说营收,没啥悬念,大头肯定是卖车的收入。以那个亏200多亿的头部新能源车企为例,去年营收大概1200多亿,车卖得是真不少。相比之下,国内某传统车企同年营收900多亿,卖出来的车数量差不多,营收还低点。乍一看,新势力车企卖车能力强啊,这收益不错。但问题就出在后面的成本和开销上了。

成本一拆开看,光造车就花了800多亿。这里面有材料、人力、制造这些直接成本,也有物流、售后这些间接成本。造车本身的毛利率也就个位数,10%打不住。再往后,还有运营费用——研发、销售、服务,统统算进去,直接奔着400亿去了。再加上财务成本、汇率波动、各种小额支出,亏200亿的账就这么搭出来了。

你可能会问,这么高的研发和运营花销,是不是不正常?其实对新势力车企来说,研发支出高一点很常见。新能源车跟传统燃油车不同,核心竞争力全靠电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技术堆出来的。而这些技术,都是高研发投入换出来的。去年,这家车企研发支出接近200亿,占营收的15%以上。对比下传统车企,研发费用率大多在5%-8%,新势力这数字确实高出一大截。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新能源车企的命根子——烧钱研发,是它们搏市场的最大砝码。

油耗高全怪车子你错了看看自己-有驾

不仅研发,销售费用也高得扎眼。去年,这家的销售和服务开销接近百亿,主要花在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售后服务上。跟传统车企的4S店体系不同,新势力车企大多走直营模式,开体验中心、建快充站,前期投入巨大。虽然这些钱不能算“白花”,但短期内确实难见收益。

这么一拆,你会发现,这种亏损更多是“结构性吓人”。毛利率低、研发多、销售多,账面上数字确实挺惨,但不代表这企业活不下去。相反,亏损反而是它们在冲规模、抢市场的必然结果。更何况,账面亏损并不等于现金流危机。很多头部新势力车企账上趴着上千亿现金储备,靠融资、资本市场支持,短期内真不至于“烧死”。

那传统车企是不是就没这问题?也不完全对。事实上,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也面临类似烦恼。比如某头部国企,去年新能源板块销量翻倍,但研发投入大增、新能源车单车毛利低,同样把整体利润拖了下去。再看国外品牌,某德系老牌巨头,为了追赶新能源浪潮,去年在电动车研发和工厂改造上花了几百亿欧元,毛利率也被拉低了不少。可以说,新能源转型的“阵痛”,是整个行业都绕不过去的坎。

油耗高全怪车子你错了看看自己-有驾

回头来看,表面上看起来“卖一辆亏2万”的数据确实吓人,但你要结合背景和行业现状再看,可能就没那么离谱了。对新势力来说,这是用亏损换市场,抢占技术高地;对传统车企来说,这是转型必经的阵痛期。关键不是亏不亏,而是亏得有没有意义。

真正需要盯住的,是这些车企接下来怎么走。如果研发投入能转化成技术优势,渠道建设能换来用户口碑,亏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钱砸下去,市场占有率上不去,技术没优势,用户不买账,那就真是“乱花钱”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车企账面亏损几十亿、几百亿时,不要光盯着数字吓自己。重要的是,它们下一步要怎么走,是在铺路,还是在挖坑?这些,才是决定一家车企能不能活下去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