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浙江一位驾龄30年的胡先生驾驶理想L9时遭遇惊魂一幕:雨天在医院地下车库踩刹车,车辆竟从21码“诡异加速”,最终撞上一辆奥迪,赔偿1.84万元。
胡先生调取监控和后台数据,坚持“刹车失灵”,但理想官方称事故因“地面湿滑摩擦力不足”,并解释后台数据“毫米级波动”属正常,车辆实际处于减速状态。
事件一出,网友炸锅。
有人质疑:“油车刹车会切断动力,新能源逻辑到底咋回事?”
也有声音指出,新能源车普遍超重(接近油车2倍),湿地刹车惯性大、风险高。
这事儿,真不能全让“地面湿滑”背锅!
1. 老司机的困惑,戳中新能源刹车信任危机
胡先生30年驾龄,开过多种车型,偏偏在理想L9上“翻车”。
后台数据看似专业,但车主看不懂、车企不透明,一句“毫米级波动”就能撇清责任?
若数据不能还原真相,车主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新能源车刹車逻辑本就复杂,車企更该用大白话解释,而不是用术语“堵嘴”。
2. “车太重刹不住”是借口还是行业通病?
理想强调“地面湿滑”,网友却揪住新能源车的“体重短板”:2.5吨的車重, 刹車系統扛得住嗎?
油車时代积累的刹車经验,在新能源车型上是否 “失灵”?
有 car 主反映,新能 源 车辆 刹 車 时偶尔 “莫名 提 速”,虽短暂却让人心惊。
汽车企业不能光吹续航和智能, 刹 行这种保命功能必须经得起极端场景考验!
3. 数据打架, 谁来当"裁判"?
客户与厂商各执一词, 暴露行业痛点: 事故数据解读权到底在谁手里?
若厂家既当 "选手"又当 "裁判", 消费者维权难上加难。
胡先生 的 遭遇不是个例,此前有 理 想 L9 因 "误识别" 导致 高速急 刷追尾,也 有其他品牌 新能源 车辆被曝 剎 问题混乱 。
监管部门该出手了!
建立 第三方 数据鉴定机制,让真相不再 “罗生门”。
一场离奇 交通意外 ,掀开 新能源汽车 安全争议 的冰山 一角。
当科技感 碰 上安全感 ,汽车制造商不可只顾 加快速度 , 忘记稳妥 地 踩下责任这脚制动器。
胡先生 的1 .84 万元赔款买 不 来公众对 制动失灵恐惧 的消除 。
我们期待 理想 能拿 出 更具说服力 的回应,更希望所有 汽业公司牢记:比销量更重要的是每条司机脚下生命线!
你觉得新能 源轿跑技术靠谱吗?
遇到类似问题吗?
评论区聊聊 ,点赞 转发,让更多司机看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