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电动自行车、电单车,广东这边喜欢叫电鸡,如果评选广州市市车的话,恐怕电鸡当选毫无悬念,希望深圳不要来抢。
电动车确实在短途出行的时候非常方便,所以使用人群庞大,据说广州有600万台电单车,深圳也有5、600万,数量是小汽车的两倍。但是,路上电鸡太多,而且不文明骑行的也多,这真的是个十分难解的问题。
地铁口电动车停得密密麻麻。
说难、难在哪里呢?我们来梳理一下关于电动车管理的一些内容。
一,既然已经卖出了那么多电动车,保有量这么大,说要限速这一下子改得过来吗?出厂的时候没有限制,事后怎么改?像汽车一样召回吗?这个成本我相信电鸡厂家是承受不了的。
而且部分电动车用户购买电动车要的就是有一定的速度,你们肯定很难想到,真的有很多人每天要骑行二三十公里上下班!快递、外卖员大都希望车子能适当快一点,这是实情,而且这两类用户是最重要的电动车使用者。
那怎么办?肯定最紧要的是新出厂新销售的车辆必须限速啊!而且由厂家采用技术手段,使得电动车无法改装。
至于已售车辆,既然管理政策法规出台在后,那么回厂的成本就应该由政府承担。通过限期一年(两年)以旧换新补贴的方式,让市面上的车辆换成新出厂符合标准的车辆。
二、电动车只能搭载一名儿童的规定个人认为真的有点扯。骑车搭个人,不是基本需求吗?你到街上看一看,到郊区、到广大农村地方看一下,小街小巷那么多,村乡道路不好走,家里买个电动车是只为一个人用的吗?我两个人一起出门就得骑两部车吗?真的莫名其妙。
这个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对只能搭载一人之后的具体要求,比如不能超员,要佩戴头盔,在城市要依据非机动车规则在道路行驶等等。
三、再说文明行车。这里面最重要的是闯红灯和逆行。闯红灯这是底线,必须严格执法。但是逆行就值得商榷了。你知道骑车的为什么要逆行吗?明明我只需要向前方骑一公里路就到目的地了,如果不能逆行,那我得先找到能过马路的口子,先去到街对面,然后再找一个路口,再回到这边来,或许花的时间已经是4、5倍了。
逆行,有时候其实才是符合人性的选择!就好像行人横过马路,他可以去走天桥过隧道等红绿灯,但是距离远了他不干!这是有个极限的。如果他要去到广州大道或中山大道的正对面,但是天桥隧道红绿灯斑马线远在一公里之外,行人他是冒着危险也要横过马路的!
这是个博弈。关于行人横穿马路,许多心理学、经济学的研究都早就给出结论了。道路设计必须符合人性,突破了阀值,他就会担着风险去博概率。
其实社会上的交易规则、制度设计、甚至法律制定都是这样,成本大了,获利难了,想投机取巧、违法犯罪的人都会收手。如果成本低、收益大,那么奸商、贪官特别多。
四、还有一些规定,也是怪。例如电动车必须加脚踏板,编写这些规定的人真的骑过电动车吗?人家没电了不会找地方充电,非得要蹬回去?你知不知道踩电动车累死个人啊?你知不知道那个脚蹬子在很多时候会挡着腿非常不舒服?而且这玩意儿还增加了车辆重量。
最要命的还有呢,知道是什么吗?不给加装后视镜,你说不能加雨蓬,有道理,那个有可能超宽超高,遮挡视线对不对。没有后视镜相当于没有视线了,比遮挡视线严重多了!很多人骑车转弯变道没有好习惯,有后视镜可以救他们一命啊!
五、最后再说个小点的,可以治理的,就是有些电动自行车装个特厉害的大灯,相当刺眼,还五颜六色的。亮度比汽车的远光灯还凶。要不,你们先管一下这个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