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港的海风中,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如银色游鱼,沿着码头坡道驶入“钢铁巨兽”腹中。从工厂下线到登船启航,全程仅用5分钟——这条全球最短的汽车出海通道,今日在深圳东翼悄然贯通。
2025年7月18日,比亚迪第七艘专业汽车滚装船“郑州号”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鸣笛首航。1064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鱼贯登船,它们将在宁波港完成“接力装船”后直抵东南亚。这艘以生产基地命名的巨轮,承载着中国汽车出口生态链的革命性突破。
01 钢铁驼队:绿色巨轮背后的技术突围
“郑州号”的轮廓在碧海蓝天下尽显工业之美:
199.9米总长堪比两个足球场,38米型宽撑开7000个标准车位,相当于一次性运走30列货运火车装载量
LNG双燃料系统如“绿色心脏”,配合永磁轴带发电机,使碳排放锐减30%
18.5节航速(约34公里/小时)在滚装船中堪称“海上高铁”,比传统船舶提速20%
这艘由广船国际打造的“移动车库”,标志着中国船舶制造与汽车工业的深度交融。其姊妹船“合肥号”年初已投入运营,两船累计运力可满足1.4万辆汽车跨洋运输。
02 5分钟奇迹:“出厂即出港”重塑汽车出海模式
此次首航最颠覆性的创新藏在物流链条上:
所有新车从比亚迪深汕基地下线后,司机直接将车开往码头——穿过专用通道,驶过2.8公里厂港连接线,抵达小漠港仅耗时5分钟。
这种“地跑式集港”彻底告别传统物流的层层中转。相比传统模式需48小时周转、多次装卸的流程,新方案将效率提升近200倍,且避免运输剐蹭风险。
“港产城融合在此实现完美闭环。”港口负责人指着毗邻工厂的泊位介绍。小漠港作为深圳港“东翼”核心,正加速二期建设,2028年产能将跃升至年吞吐百万辆汽车,剑指华南外贸枢纽港。
03 舰队成型:8艘巨轮托举百万辆出海雄心
“郑州号”的加入使比亚迪“出海舰队”初具规模:
待第八艘“济南号”今秋交付,比亚迪船队总运力将达6.7万辆,年运输能力突破百万辆大关。这支全球最大的车企自营船队,使比亚迪彻底摆脱国际运价波动掣肘——2022年高峰期,单船日租金曾暴涨至15万美元。
04 深汕样本:世界级汽车城的野望
选择小漠港首航具有战略深意。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比亚迪唯一专注海外市场的生产基地,已形成“前港后厂”格局。
基地内,平均每90秒下线一辆新车,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出口量同比激增33%。这种高效产能与自营船队形成共振,使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的交付周期从45天压缩至20天,售后响应速度提升300%。
夕阳下的深汕港,“郑州号”鸣响汽笛驶向公海。船舱内,第7001个车位上固定着特殊“乘客”——一辆车头系红绸的元PLUS,这是比亚迪郑州基地生产的第100万辆纪念车。
与此同时,千里外的郑州航空港,卢森堡货航“郑州号”货机腾空而起。天地同名的壮阔图景,正应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预言:“我们已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航海时代!”
航运专家点评:当车企成为船东,当工厂直连码头,这场由比亚迪掀起的出海革命,正在重写全球汽车贸易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