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MG在天津举办了一场极具风尚气质的夏季新车发布会。现场不仅发布了2026款MG5与MG Cyberster,更抛出了“未来两年13款新能源新车”的All in宣言。
在全球市场变幻莫测,中国新能源汽车极度“内卷”的当下,MG品牌为何仍“油电并进”?面对日益激烈的智能生态竞争,MG又为何选择在生态布局上与OPPO深度绑定?在发布会结束后,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接受了百度有驾在内多家媒体的专访,围绕MG品牌战略、产品路径与生态合作等问题,做出了全面解读。
虽然在发布会上MG高调宣布All in新能源,但同时又发布了2026款纯燃油的MG5,这一策略让不少人感到“左右摇摆”。对此,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开门见山地解释道:“我认为一个是现在,一个是未来。没有现在,就不会有未来。”
他表示,从理性角度看,MG的燃油车销量目前仍占据主力,更新燃油车是对现实市场的直接回应。“我买的是现在”,这是对产品投入节奏的清晰定义。从感性维度来看,当天的发布会现场聚集了大量MG车友、改装车爱好者,他们对燃油车的热爱与改装文化展现出MG品牌独有的魅力,“有这么多人喜欢玩,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更好的燃油产品?”陈萃说。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也进一步补充道:“汽油车也要升级、要迭代、要进化,绝对不能说汽油车市场没有了。”MG作为“轿跑世家”的认知积累,不只是中国市场上的操控性能标签,在欧洲市场同样收获了大量忠实用户——HS曾多次登顶英国单月销量冠军,MG4更是以累计30万销量稳居细分市场前列。“我们是欧洲HEV之王,在全球我们有燃油车、有电动车、有HEV,这正是我们竞争力的来源。”
未来MG会不会彻底放弃燃油,只保留HEV或插混形式?
陈萃的态度并不排斥:“无非是看客户选择是什么,如果客户选择把HEV装到燃油车上,我们当然会做。”他进一步透露,在未来两年MG将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涉及纯电、插混、增程等全动力形态,产品覆盖多个价格与细分市场。并特别强调,这是“拿出100亿、两年13款车”的战略决心,这样的产品密度与投入强度,在当前的中国车市极为罕见。
陈萃总结道:“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不是为了‘卷’,而是带着技术底座来的。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我们都有很深的储备,把它们装在MG的新能源车上,我们不是赤手空拳在打仗。”俞经民也延续这个逻辑强调:“我们不是简单追求爆款,而是希望长期为年轻人造梦,把梦想照进现实。”这也是MG在中国新能源赛道上破局的核心支撑。
此次MG发布会最具战略价值的内容之一,就是围绕新能源展开的产品与生态布局。与OPPO宣布开发的“手车互联生态系统”,将在全新MG4首发。
现场有媒体提问,在3C领域像小米、华为都是做生态的,关于MG与OPPO合作,未来销售的过程中,MG能够跟他们借鉴到哪些经验?
俞经民表示:MG与OPPO在过去五年间,已经完成了底层技术的协同磨合,如今迈入“共创生态”阶段。此次MG4新车型将首发搭载MG×OPPO联合开发的最新手车互联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安卓手机的高兼容性,还实现了对iOS设备的基本适配,做到了几乎“全量App的无感迁移”。
陈萃直言:“今天我们用的是单屏的手机,手机上屏变成双屏,所有的APP都可以零成本地在车机上使用。我们是在用一种很‘笨’但也很聪明的方法去做手车互联。”他指出,即便车机智能化不断提升,也永远难以替代手机的陪伴属性,MG要做的,是把用户最熟悉、最依赖的“手机好朋友”带进车里,这才是真正能打动用户的价值。
俞经民则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指出:“手机有个人身份识别,也代表了万物互联。汽车产业不能自我封闭,而应主动拥抱AI与3C领域。”他认为MG与OPPO的合作,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适配,而是一种品牌调性的契合——“MG是年轻、风尚、智趣,OPPO是年轻、时尚、美”,两者的用户画像高度重合,正是融合式发展的良好基础。对于未来,MG与OPPO将在产品定义、开发、营销甚至商业模式上进行联合操作。
俞经民强调:“不是每一家都能学华为的,我们走的是差异化路线。”MG与OPPO之间将共同探索一套适合“汽车×3C”生态融合的可持续模式。技术背后是产品的呈现。在能源驱动形式方面,MG将覆盖纯电、插电混动、增程等多个路径,适配轿车、SUV、猎装车和跑车四种车型架构。陈萃特别提到,“跑车和猎装车这些品类,MG一定要有味道。”而这份“味道”不仅来自性能调教上的坚持——例如Cyberster依然坚持3.2秒加速和后悬架优化,也来自智能底盘、三电系统等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
MG将持续坚持在每一台新能源车上,找回品牌独有的操控感、驾驶乐趣和视觉风格。“我们要在技术出发,也要在产品给人的感情形象出发”,这是MG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从MG5 5.99万元的“置换惊喜价”,到Cyberster超30万元的性能跑车,MG如今的价格区间之大、产品线跨度之广,在中国品牌中实属罕见。当媒体问及MG品牌到底是“国民车”还是“梦想之车”时,俞经民用价格区间跨度30万的MG5与Cyberster作对比,明确指出:“品牌是要一步一步来的。”MG5是今天的销量担当,Cyberster是品牌的象征符号,它不需要卖得多,但必须存在,它代表着MG为年轻人造梦的能力。
俞经民认为:“很多品牌卖车是40万卖30万、30万卖20万,20万往下卖……这样子天花板就压下来了。”而MG则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拉高上限,给品牌注入梦想和想象力。在讨论什么是“年轻”时,陈萃提出了一个关键观点:“年轻就是一种心态。”他说,不能把年轻仅仅理解为年龄标签,“哪怕你年龄再大,今天你去做改装车,很自豪地展示给别人看,那么你就是年轻的。”
陈萃指出,现在女性车主越来越多,年轻人比例提升,而35岁、45岁的中年群体也因接受更多元文化而变得“心理更年轻”。MG提出的“YOUNG FOREVER”,正是对这种价值观的回应。它不是单一年龄段的呼喊,而是对所有渴望表达自我、拒绝被定义的人群的召唤。在这场品牌构建中,MG不仅通过产品定义“年轻”,更通过品牌行动来诠释这种精神内核。
MG提出的“YOUNG FOREVER”,不只是营销标签,更是一种品牌哲学。在未来的13款车上,陈萃强调:“就算是轿车、SUV,也一定能一眼看出这是MG,因为那是属于年轻、风尚、智趣的调性。”
至于赛道基因是否会在All in新能源后淡化?陈萃态度坚决:“不可能不讲性能。Cyberster依然是3.2秒加速、后悬持续优化。MG品牌本身的性能基因非常强,我们不会放弃。”
从重庆解放碑到淄博烧烤,从Always YOUNG 到YOUNG FOREVER,从赛道活动到夏日潮流大秀,MG不断探索“车+生活”的边界。而对于品牌未来的长期发展,陈萃也给出了清晰判断:“MG作为百年品牌,现在迈向第二个百年,我们要做的是长久、可持续,给它加价值。”他认为,唯有将价值投入在电池、电驱、智驾等底层技术上,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保持领先;而真正打动用户的,也绝非一时的爆款,而是具备持续吸引力的品牌感召力。
从燃油与新能源的并行,到技术与生态的融合,再到梦想与现实的贯通,MG正在用一套“不被定义”的打法,重新诠释一家百年车企在新赛道上的可能性。
13款新能源车型的规划不仅展现了其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也考验着体系能力与技术储备的兑现力。在我们看来,现在的MG正处在转型进阶的关键阶段,未来能否实现“YOUNG FOREVER”的品牌目标,还需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