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又来唠车了!刚从上海车展回来,脑袋里还嗡嗡的 —— 展厅里电车那阵仗太吓人了,67 款新电车扎堆亮相,燃油车才 30 款,一眼望去全是绿牌车。表面看车企都卯着劲儿搞电动化,可说实话,这背后藏着的是电车市场的 “卷”,已经卷到 “人多饭少” 的地步了。
电车市场到底卷成啥样?就拿上个月的数据说,电车和油车市场份额差不多五五开,可电车用了快两倍的车型去抢这点份额,平均下来每款电车的销量还不到油车的一半。更夸张的是,电车 “一哥” 独吞了 33% 的新能源市场,剩下的几十家车企分那 67% 的蛋糕,你说能不拼命卷吗?
价格战更是打得头破血流。燃油车现在最低价都干到 4.99 万了,电车 “一哥” 也不含糊,低端车降到 5.68 万。可这里头猫腻得算清楚:油车发动机成本才几千块,电车一块 30 度的电池就得 1.5 万,这哪是打价格战,简直是 “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车企都在硬扛。
油电之间的较量早就白热化了。2024 年上半年电车还占 54%,下半年燃油车就逆袭了,1 月份电车份额被压到 41.5%,最近又回到五五开,跟拉锯战似的。
燃油车这边,外资品牌还是稳。热销的燃油 SUV 前 9 名里,6 款是外资的;轿车前 6 名更狠,全是外资车,国产车只能排第七。丰田的 SUV 在郊区菜市场门口随处可见,大众的轿车在单位停车场占了小半,这格局短期难变。
电车市场却在往低价区挪。30 万以上的电车卖不动了,15 到 20 万的反倒涨得快。车企都盯着 20 万以下的市场,这价位刚好跟油车 10 到 15 万的区间撞上,两边打得不可开交。上海车展上电车搞 “车海战术”,其实是心里发慌 —— 一哥占了三分之一市场,剩下的只能靠堆车型抢口饭吃。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人买了电车就后悔。我小区老王去年跟风买了电车,冬天开暖风续航掉一半,充电得在快充站排半小时队,前两天跟我说换车肯定换回油车。这可不是个例,麦肯锡调研说,三成中国电车车主后悔了,换车想换回燃油车。
后悔的原因五花八门:续航焦虑是头号难题,跑趟长途跟闯关似的;充电太费劲,老小区没充电桩的,天天跑快充站;早期车主换电池,花的钱比省的油费还多,二手车卖出去也亏得多。三四线城市更明显,54% 的电车车主后悔,一二线城市还好,也就 10%,说到底还是充电基建跟不上,补能焦虑成了大隐患。再加上电池贬值快、偶尔有起火新闻、保险还贵,大家算完账发现,电车未必真省钱。
2024 年这新能源价格战,打得车企都快扛不住了。比亚迪喊出 “电比油低”,有些电车真比同级别油车便宜,可成本账得算明白:电池价格虽降了,碳酸锂从 60 万跌到 10 万以下,但 30 度电的电池还是得 1.5 万,油车发动机才几千块。这价格战打下去,说白了就是抢份额,谁能撑到最后谁赢。
燃油车也没闲着,合资品牌天天搞优惠,送保养、降首付,就为了稳住基本盘。现在市场就是 “油电并进”,你抢我的市区用户,我守我的长途市场,暗地里较劲呢。
作为老司机,我觉得电车市场这么卷,三成车主后悔,说明新能源车还在 “阵痛期”。补能基建、电池技术都得再进步,靠 “车海战术” 抢市场,短期只会更卷。但电车价格下来了,技术也在升级,长远看潜力不小。
燃油车呢,靠着成熟的技术和庞大的用户群,尤其是跑长途、充电不方便的场景,还能稳一阵。短期内油电肯定并存,市场会更多元。
买车这事儿,别被风口带偏了,也别被价格战冲昏头,得看自己咋用车。家里能安充电桩,天天在市区跑,电车确实省心省钱,每公里几分钱,保养也简单;要是经常跑高速、去乡下,充电不方便,那燃油车还是靠谱,加箱油就能跑,不用规划充电。还得算算二手车保值率,换电池的成本,这些都是真金白银。
给大伙儿几个实在建议:买车前先瞅瞅小区能不能安充电桩,周边快充站多不多,别买了电车天天为充电发愁;问清楚电池质保,是终身质保还是就保几年,换块电池好几万,这点必须盯紧;别盲目追潮流,住北方的冬天冷,电车续航掉得厉害,还不如油车靠谱;选品牌得看技术实力,售后网点多不多,别买了小众品牌,修个车都找不到地方。多听听真实车主的反馈,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他们的用车体验更实在。
总的来说,电车市场这么卷,三成车主后悔,都说明新能源车还在成长阶段。电车靠堆车型、打价格战抢市场,燃油车靠成熟度硬扛,短期内谁也吃不掉谁。咱们买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别管别人说啥,自己用着顺手、省心、划算,比啥都强。
你买的是电车还是油车?有没有遇到续航焦虑或者充电难题?换车会咋选?评论区聊聊,咱们接着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