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了!主动防撞AEB上车率不足60%,8万以下2.6%,真糟心

国家出手了!主动防撞AEB上车率不足60%,8万以下2.6%,真糟心-有驾

国家又要对辅助驾驶出手了,这一次是真正的科技平权!

近日,备受关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起草,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标准要求“M1(主要指轿车、SUV、MPV等乘用车)和N1(主要指轻型载货汽车)类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即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对比现行标准,新规对AEB由推荐转为强制,且适用范围有所扩大。这意味着,强制性国标实施后,所有的乘用车出厂前必须安装AEB。

同时,国家还增加了对行人目标、自行车目标、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目标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并新增仿真测试项目。

根据自动驾驶分级,AEB是L2级辅助驾驶的主要能力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应用在量产车上。欧美权威机构的多项调研证明,AEB能够有效减少碰撞事故发生率,保护车辆和行人安全。

这两年,“智能驾驶”在国内汽车市场大火,AEB常常被车企大书特书,以彰显自己的实力,同时迎合消费者对汽车安全和智能化的诉求。很多厂家都在强调新车有多少个传感器,AEB的工作时速范围有多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多强……然而,在多个血淋淋的事故中,未能识别出障碍物的AEB,却成了“罪魁祸首”。

于是,才有了近期国家下场整顿汽车圈。相关部门的思路很清晰,事故的原因除了技术的局限性,还有企业过度宣传导致的用户认知谬误。

我们看到,一夜之间新车广告上的“高阶智驾”、“L2.999”、“自动驾驶”等统统改成“辅助驾驶”;未经合法认证,允许司机脱手脱眼,甚至离车操作的辅助驾驶功能被禁止;智能新能源车“新手”学习和考核的必要性,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

此前,笔者非常担心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会因噎废食,丢掉决胜未来的先发优势。但此次新规说明,国家非但没有放缓辅助驾驶发展的节奏,反而正在推动行业以更加稳健务实的方式,实现“高阶自动驾驶”与“智驾平权”。

一方面,尽可能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才是自动驾驶的初衷。AEB作为高阶自动驾驶的基础,必须把底子打好。国家用严谨的测试标准促进AEB进步,让辅助驾驶技术回归“安全”的价值主线。

另一方面,虽然每家车企都高举着“智驾平权”的大旗,但AEB这样的主动安全系统,目前在我国的整体装配率不足60%,乘联会最新统计显示,8万元以下的入门级车型,AEB装配率仅为2.6%。

相比之下,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AEB早已是立法强制前装的新车配置。由此可见,我们的AEB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未来新规实施后,L2级辅助驾驶技术将真正普惠大众,不仅开车和坐车的人更安全,行人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同时,整个智驾产业也会在需求侧的强力助推下,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