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把很多人的目光拉回了电动车圈子。台铃火眼机甲3·封神,带着一块72V33Ah的蓝极鲸钠电池,在无锡环太湖全程直播,全速骑行硬是跑出了103公里续航。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地用行动证明了“说到做到”。更有意思的是,这款蓝极鲸钠电池号称零下20度也不掉链子、续航不缩水,还能撑起三倍于普通铅酸的寿命,五年超长质保直接把用户后顾之忧一扫而空。
看到这儿,有人会问:现在市面上锂电、铅酸那么多,为什么突然又冒出个“钠离子”?其实细心的人早就发现端倪。今年5月台铃刚推第二代蓝极鲸动力电池,用的是微纳铅碳和四联锻造等行业黑科技,不仅容量大、寿命长,还能扛得住冷热考验。而且早在2019年,台铃就已经开始布局钠离子技术,到2022年合作伙伴都进入整车测试阶段。去年3月更是推出了主打长续航的夺冠PLUS和赤兔EB,两者搭载的新型钠离子动力包,在零下20℃还能放出近九成的有效电量,这对北方冬天骑车族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但这波操作最让人服气的还不是单纯参数漂亮,而是真正落地到了产品里。2023年底第一辆超级钠电版交付个人用户,一口气实现115公里满速续航,还有IPX7级防水设计,再冷再湿都能顶得住。今年又有48V20Ah、60V12Ah和72V24Ah三种规格批量上市,各种需求统统照顾到位。不只是自己玩花样,台铃还积极跟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合作,大手笔采购两百万套聚钠1号包,总金额接近12亿元——你说这是小打小闹?明摆着要抢占轻型动力赛道的话语权。
当然,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疑惑:这些新概念、新技术到底值不值得买单?毕竟过去几年大家见过不少噱头十足却最终落空的新玩意儿。但这次不同。一方面,从行业数据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轻型动力领域(比如两轮/三轮车)用上的钠离子出货量同比暴涨433%,已经达到0.32GWh,占整个市场21%。另一方面,不止一家企业入局,包括雅迪、新日等老牌劲旅也纷纷试水,并且在三四线城市率先试点销售。说明什么?说明资本和终端用户都认可这种新路线,它不仅仅停留在PPT或者展会上,更快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那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换道超车”的机会来了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传统铅酸与锂电各有短板——前者便宜但重且污染大;后者虽好,可价格高、安全隐患多,对低温环境尤其敏感。而现在出现的第三条路——以成本低、安全性高、高低温适应能力强著称的“平民化”方案,无疑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的大规模革新,是所有关心绿色出行的人共同期待的一步棋。
当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目前虽然数据亮眼,但距离完全替代还有很长路要走,比如原材料供应链是否稳定、大规模普及后的售后保障如何落实等等,都需要时间检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越来越多像台铃这样的品牌愿意投入真金白银搞研发,把最新成果真正装进老百姓买得起、用得爽的小摩托里,那未来谁敢断言不会出现属于中国自己的新能源传奇?
最后想问一句,你怎么看待身边越来越多“换芯”升级的小牛、电驴们?你觉得下一步还有哪些生活方式,会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新技术彻底改变呢?欢迎留言一起聊聊你的观点!
#AI热点大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