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是一台纯电动车,没用任何特殊手段,就在公开道路上实实在在地跑出了一千二百多公里的续航。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不太信,觉得这要么是厂家在宣传上玩了什么文字游戏,要么就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跑出来的,跟咱们老百姓平时开车完全是两码事。
毕竟,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电动车,标称续航五六百公里的就算不错了,能上八百公里的都已经是顶尖水平,这一竿子直接捅到一千二,听着确实有点像天方夜谭。
但这件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对我们未来的用车生活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主角说清楚。
创造这个纪录的,是德国奔驰公司的一款名为VISION EQXX的概念车。
这里得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概念车。
它不是咱们现在走进4S店就能直接下单买回家的量产车,更像是一个“技术展示平台”。
汽车厂家会把他们最新、最前沿、甚至有点超前的技术都集中用在这样一台车上,来向外界展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实力。
也就是说,这台车本身虽然不卖,但它身上用的那些技术,过个几年就会慢慢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应用到我们能买到的普通奔驰车上。
所以,这次跑出来的一千二百多公里,虽然不是量产车跑的,但它证明了这项技术是真实可行的,是未来电动车续航能力的一个预告。
那么,这个成绩是怎么跑出来的呢?
它可不是在平坦无人的试验场里匀速跑出来的。
奔驰为了证明技术的含金量,搞了一次横穿欧洲的真实路测。
车辆从德国的斯图加特出发,一路开过法国,最后到达了英国的银石赛道,总里程超过了1200公里。
这一路上,路况非常复杂,有德国那种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也有法国乡间的蜿蜒小路,甚至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还遇上了伦敦周边出了名的大堵车。
更关键的是,在整个行程中,车里的空调还开了超过八个小时。
在这样接近我们日常用车的条件下,跑完了全程,电量还有剩余。
这就彻底打消了人们关于“实验室数据”的疑虑,证明了这个续航成绩是实打实的。
说到这,大家肯定最好奇,这台车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能跑这么远?
难道是车里塞满了电池,像背着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吗?
恰恰相反。
很多人以为,想让电动车跑得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电池做大。
这个想法没错,但太简单粗暴了,因为电池越大,车就越重,车一重,跑起来就更费电,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台奔驰EQXX的电池容量,其实还不到100千瓦时,这个容量和现在市面上一些高端电动车,比如蔚来ES8或者奔驰自家的EQS,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电池容量差不多,续航却能多出将近一倍,奥秘到底在哪呢?
答案就两个字:效率。
这台车把节省能源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降低空气阻力。
我们平时骑自行车,如果遇到顶风,是不是会感觉特别费劲?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也是一样,空气就像一堵看不见的墙,车速越快,这堵墙的阻力就越大。
为了突破这堵墙,工程师把这台车的外形设计得像一颗水滴,极其流畅,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棱角。
它的风阻系数只有0.17,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家用轿车的风阻系数都在0.23以上,风阻越低,车子往前跑就越省力,也就越省电。
第二是减轻车身重量。
这个道理更简单,车子越轻,驱动它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少。
这台车为了“减肥”,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大量使用了碳纤维、镁合金这些通常在赛车或者航空领域才会用到的超轻材料,把整车的重量控制在了一吨七左右。
对于一台装载了巨大电池包的电动车来说,这个体重已经算是非常轻盈了。
第三是提高驱动系统的效率。
电池里的电能,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传递到车轮上,中间会有一些能量损耗。
而EQXX的电驱系统,能把超过95%的电能都有效地用来驱动车辆,这个转化效率非常高。
再加上车顶上铺设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天气好的时候,一天也能额外提供大约25公里的续航。
正是通过在这些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上一点一滴地抠,积少成多,最终才实现了续航里程的巨大飞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德国人的技术确实厉害,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就只能在后面追赶呢?
其实不然。
就在奔驰用极致的“效率”路线震惊世界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车企,正在从另一个方向上实现突破,那就是电池技术本身。
就在不久前,蔚来汽车的老总李斌,亲自开着一台搭载了150千瓦时半固态电池包的ET7,在冬天开着空调的真实条件下,从上海一路开到了厦门,全程直播,实测续航达到了一千多公里。
和奔驰的概念车不同,蔚来这块电池包是即将要交付给普通用户的量产产品。
它走的是另一条路,通过材料和技术的革新,在同样大小的电池里塞进更多的能量。
此外,像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也已经搭载在极氪的量产车上,实现了超过一千公里的官方续航。
这说明,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特别是在最核心的电池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和世界顶尖水平同台竞技甚至局部领先的实力。
德国人走的是精密的“节流”路线,我们则在强大的“开源”路线上高歌猛进,两条路最终都将通向同一个目标:彻底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那么,这些技术的突破,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到底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出行半径被彻底解放了。
一千多公里的续航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从北京出发,你不仅可以一口气开到上海,甚至可以一直开到湖南长沙。
以前开电动车出远门,总要提前在手机上规划好沿途的充电桩,心里总有点不踏实,生怕半路没电被扔在路上。
未来,这种顾虑将不复存在,开电动车也能像开油车一样,想去哪就去哪,随心所欲。
其次,电动车保值率低的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现在很多人不敢买电动车,就是担心电池衰减,车开个几年,续航打个对折,卖二手车的时候价格大跳水。
但如果一辆新车的基础续航就有一千二三百公里,哪怕用上五年八年,电池性能有所衰减,剩下的续航可能还有八九百公里,这依然比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新车的续航能力要强,它的二手车价值自然也就更高了。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任何新技术刚出来的时候,成本都是比较高的,价格也不会便宜。
但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最终一定会把成本降下来。
就像十几年前的智能手机,刚出来时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而现在,得益于我们国家强大的制造业和完整的产业链,几百上千元的手机功能也已经非常强大。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一千公里续航或许会成为电动车的标准配置,到那时,我们的出行生活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