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站在聚光灯下,以25.35万元起售的首款SUV车型YU7,向中国新能源车市投下一枚深水炸弹——3分钟斩获20万辆大定订单,1小时突破28.9万辆。即便考虑行业常见的数据浮动,如此成绩仍创下新势力单品销售纪录。当晚雷军在微博宣示:“YU7是小米进入汽车主战场的号角,我们将直面最残酷的竞争。”这番宣言,让“蔚小理”阵营骤然感受到刺骨寒意。
定价利刃切割市场
YU7的杀手锏在于极致定价策略:标准版与高配Pro版价差仅2万余元,彻底封堵竞品价格穿插空间。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辆的公告后,小米宣布停止披露24小时大定数据。截至发稿,YU7标准版交付周期已超50周,印证需求洪峰仍在持续。这把定价利刃,正迫使所有中级纯电SUV重新校准价值标尺。
蔚来背水一战蔚来掌门人李斌将“四季度盈利”定为生死线,月销5万辆成为硬指标。然而YU7的25万级定价,直接冲击蔚来主销的“5566”车型序列。三季度登场的乐道L90成为关键棋子,其六座纯电定位虽属市场清流,但定价策略面临严峻考验。行业观察人士建议其起售价锚定YU7 Pro版的27.99万元,通过车电分离杀入20万区间。能否承接小米外溢订单,将决定蔚来背水一战的成败。
小鹏收缩战线
“品牌冲高可能性被大幅压缩。”业内人士如此评价YU7对小鹏的影响。即将上市的中型纯电SUV G7虽具备2200TOPS算力与空间优势,但20-24万预估价仍难避YU7阴影。所幸75度电池版YU7暂未推出,为小鹏保留喘息空间。分析认为,小鹏或需暂缓高端化进程,专注20万以下市场与零跑贴身肉搏,借势小米扩大的市场容量“大口喝汤”。
理想双线承压
理想汽车刚将全年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旋即遭遇双重夹击:增程板块受问界M8挤压,纯电领域则直面YU7的定价压力。下半年推出的纯电车型i8与i6被内部视为“不容有失之战”,但造型争议、与自家增程车型内耗、以及35-40万的预估售价,使其在问界M8与小米YU7的围剿中前景难料。超2500座自建超充站的重投入,成为理想纯电突围的唯一底牌。
行业洗牌加速
这场由新入局者掀起的风暴,正在撕下传统车企转型缓慢的“遮羞布”。正如汽车行业分析师所言:“当2021年才官宣造车的小米杀入无人之境,恰恰证明许多所谓行业老炮实为‘草台班子’。”YU7现象级销量背后,是中国电动车市从蓝海转向血海的残酷转折。对“蔚小理”而言,危局中亦藏机遇——小米产能瓶颈催生的订单外溢、市场基盘的扩大,都将是绝地反击的窗口。但留给他们的时间,正随YU7不断攀升的锁单数字飞速流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