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要说近来车圈那档子事儿,定是吉利银河星耀8那石破天惊的定价了。现如今,哪家新车发布会不得捯饬点花活?可直接把友商价格干到“捶胸顿足”的,委实凤毛麟角。奇瑞那位老总的“置评”余波未平,更炸裂的消息就来了——这车,直接把身价摁到了11.58万起,堪称断崖式下跌。
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也忒简单。吉利祭出了一款新车,唤作银河星耀8,主打中大型混动轿车这一细分赛道。按理说,新货登场,大家伙儿瞅瞅配置、掂量掂量身价,也就付诸谈资了。可这回,吉利直接把矛头怼向了比亚迪汉DM-i,一款原本动辄十六七万的主儿,星耀8直接削去五万大洋。更甚的是,连以“抠搜”著称的零跑C11也得甘拜下风,贵上两万多。您说说,这哪是发布会,这活脱脱就是价格战的“讨伐檄文”!
那吉利这般釜底抽薪,究竟是为哪般?这背后,实则是车市角逐日趋白热化的一个小小切面。
您寻思,过去置办辆车,那可是桩大事,得左思右想荷包里的余钱。眼下呢?新能源车如过江之鲫般涌现,配置愈发碉堡,身价却愈发亲民。消费者固然乐见其成,但车企的压力可就如芒在背了。你不俯首降价,市场蛋糕就得拱手让人。
吉利这几年,动作频仍,又是品牌兼并,又是战略移形换位,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要在新能源这盘大棋里,搏个头筹。银河系列,便是吉利手里攥着的“杀手锏”。从“智驾普及”到“奢享平权”,吉利步步为营,力图将“物美价廉”这杆大旗,牢牢地插在自家阵地。
这事儿也映衬出车企的丛林法则。往昔,诸侯逐鹿,比的是技术、拼的是牌面,现在呢?还得硬着头皮卷价格。没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是这般赤裸裸的现实。你不卷别人,别人就碾压你。你不豁出命,别人就比你更狠三分。
单说这银河星耀8,它的配置确实可圈可点。外形设计贴合国人偏好,肚量够大,马力也够劲。更关键的是,它还装载了吉利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但这些,并非它一战成名的制胜法宝。价格,才是它手里的“倚天剑”。
咱们再放眼其他门派,譬如蔚来,矢志不渝地走高端路线,但销量却总也上不去。再看小鹏,纵然技术领跑,但在价格战的硝烟里,也不得不俯首听命。
因此,吉利这回祭出的“价格屠夫”策略,实则是一种身不由己,亦是一种势在必行。但这种剑走偏锋,真能让吉利“杀出一条血路”?
依我看,这事儿还得另眼相看。价格战固然能赚足眼球,但长此以往,也会反噬品牌的价值。倘若一味地压价,而忽略了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那终将陷入涸泽而渔的窘境。
更甚的是,价格战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凛冬。车企挥刀自宫,零件供应商也只能忍痛割肉。这好比多米诺骨牌,一环崩塌,全盘皆输。
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番景象?
我以为,其一,要洞悉市场竞争的积极意义。价格战,倒逼着车企们奋发图强,精益求精,这于普罗大众而言,未尝不是一桩幸事。
其二,要提防恶性竞争的隐患。价格战绝非万能灵药。车企们更应将精力倾注于技术深耕、品牌铸造与服务臻善之上。
其三,要关怀产业链的康健发展。官家理应祭出对症良方,引导车企理性角逐,维护产业链的稳固。
回到吉利银河星耀8,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车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它能否真正成为吉利的“镇山之宝”,尚需假以时日。
我们翘首以盼,中国汽车品牌,能在白热化的市场角逐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扶摇直上九万里,最终扬帆出海,名扬四海。这,才是我们由衷期盼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