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助力自行车,这一源于日本并在欧洲获得广泛发展的交通工具,如今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欧盟法规的框架下,这类车型被细分为三大类:电助力自行车(Pedelec)、高速型电助力自行车(S-Pedelec)以及电动自行车(E-Bike)。其中,Pedelec作为半踩踏式电动自行车的代表,因其独特的助力方式而备受瞩目。
当骑行者主动踩踏时,Pedelec的电机才会提供助力,这种设计既保留了传统自行车的骑行乐趣,又充分利用了电动技术的便捷性。此外,其助力模式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无论是平路、越野、爬坡还是下坡,都能找到合适的档位来满足骑行者的特殊需求。
然而,助动程度的选择并非随心所欲。在欧盟标准下,电动助力自行车的电机额定功率被严格限制在250W以内,且当车速达到25km/h时,助力会自动关闭。这样的设计旨在确保骑行的安全与环保性能。同时,一些高端的电动助力自行车还配备了推行辅助系统,让推行变得更加轻松省力。
S-Pedelec,作为电动助力自行车(Pedelec)的高速版本,也被称为高速型电动助力自行车。其工作原理与普通Pedelec相似,即只有在骑行者踩踏时,电机才会提供助力。然而,S-Pedelec在额定功率和断电速度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根据欧盟标准,其额定功率上限提升至500W,并且当车速超过45km/h时,电机才会断开助力。正因如此,在德国,S-Pedelec已被归类为轻型摩托车,骑行者必须购买保险、获得使用许可,并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此外,骑行时还需佩戴“合适的”防护头盔,安装反光镜,并确保不占用自行车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电动助力自行车(Pedelec)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刷程序升级为S-Pedelec,但私自改装往往可能违反当地国家法规。
电动自行车的第三个类别是电动自行车(E-Bike)车型。E-Bike,即Electric Bike的简写,与助力自行车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电机驱动特性。即便骑行者未踩踏踏板,车辆仍会受到电机驱动力的影响。某些特定设计的电动自行车,如通过油门手柄或按钮启动的款式,其最高时速可达到45公里。因此,在欧洲,这类电动自行车被归类为轻型摩托车,需要购买相应的保险并上牌后方可上路。
接下来,我们探讨电助力系统的工作原理
不论是哪个品牌的电助力系统,其核心都是将电能高效转化为动能,并通过单车传动系统将动力施加到车轮上,从而减轻骑行者的负担。而电助力系统本身,则是由传感器、控制器和电机三个关键部分组成。
电助力系统在运作时,会通过传感器收集速度、踏频、力矩等关键数据,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经过计算后,会发出指令来驱动电机的运转。值得注意的是,电机并不直接与传动系统相连,而是以高转速和低扭矩的方式输出动力。为了将扭矩放大并调整转速至适合人腿踏频(对于中置电机)或轮组转速(对于轮毂电机),电机需要通过减速系统进行转换。
此外,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自行车的牙盘轴并非同一根轴,而是通过降速机构相连结。根据这两根轴的相对位置差异,中置电机可进一步细分为同轴电机和平行轴电机。
图中所示为Shimano中置电机的传动构造。右侧的白色小齿轮正是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而最左侧则连接着牙盘轴,这两根轴以平行方式布置,中间通过一系列传动齿轮相连结。正因如此,这种结构的电机被命名为平行轴电机。
图中展示的是BOSCH(博世)电机的内部构造。其电机输出轴位于后方,而牙盘轴则置于前方,二者以平行的方式布置,共同构成了这种平行轴电机结构。
▲由于平行轴电机需要宽敞的内部空间,其体积相对较大,形状类似冬瓜。而同轴电机,其特点在于牙盘轴与电机输出轴共线,通常采用外转子设计,减速系统被巧妙地安置在电机定子的内圈及两侧,使得同轴电机外观更为紧凑,内部结构也更为精巧。
此外,市场上的助力电机系统主要分为中置式和轮毂式两种。中置电机,即驱动电机安装在车架五通位置的电机,它通过链条与后轮相连以传递动力。而轮毂电机,则是直接将驱动电机安装在车轮毂上,从而实现对轮组的直接驱动。
对于运动车型而言,一体式中置电机无疑是理想之选。其优势在于,电机驱动系统位于车架五通处,这样不会打破整车的前后重量平衡。对于全避震车型来说,中置电机还能减轻簧下质量,使后避震的反馈更加自然,从而在越野操控上占据先天优势。此外,更换轮组对中置电机而言相当便捷,与轮毂电机相比,中置电机让玩家能自行DIY车架组,提升了可玩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传动损耗,提升了续航能力。另外,在越野骑行时,中置电机所受的冲击比轮毂电机更小,这有利于电机的防护,减少了损坏危险和故障率。
对于非运动车型来说,轮毂电机则更为合适。其无需更改传统车架结构,且成本更低,更易被通勤代步类人群接受。
此外,市面上E-BIKE所使用的传感器也各有千秋。力矩传感器能提供高精度的扭力数值,而踏频传感器则根据踏频快慢来调整助力需求。但速度传感器有时无法准确判断助力需求,特别是在爬坡或逆风时。因此,靠谱的E-BIKE通常会综合使用力矩、踏频、速度传感器,通过综合运算来更准确地判断骑行状态。
控制程序
同一部电机,同一辆E-BIKE,通过刷写不同的控制程序,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骑行体验,这并非玄学。当控制器接收到力矩、速度、踏频信号后,会进行运算并输出指令,指导电机如何出力。这种运算法则就是我们所称的控制程序。
有些E-BIKE品牌甚至在APP上提供了程序调试功能,让玩家能自由调整助力曲线。你可以让车辆在起步时迅猛,中段巡航平稳,末段加速狂暴,或者起步平顺,中段加速灵敏,末段平顺限速。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当硬件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软件控制程序就成了决定电机性能的关键因素。
电机额定功率
电机额定功率通常是指在理想状态下,电机可长期正常运转的最大输出功率。然而,电机的实际性能并不仅仅取决于额定功率。结构设计、额定电压、转化效率以及输出扭矩等因素都会影响电机的骑行体验。因此,仅凭额定功率来衡量电机性能并不全面。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电助力自行车的额定功率有各自的法规要求。例如,欧盟标准规定额定功率不得超过250W,而美国部分地区则放宽至750W。在中国,新国标规定电动车和电助力自行车的额定功率不得超过400W。
▲聚云新能源的海龙电池组
电池容量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常常误用毫安来描述电池容量,实际上,毫安是电流的单位,而电池容量的正确单位应该是毫安时(mAh)。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一些专业品牌还会同时标注瓦时(wh)这一单位。以PESU MONSTER整车所配备的电池为例,其电压为36V,容量为13.6Ah。若将其换算成瓦时,即得13.6乘以36,等于489.6瓦时。这大约相当于0.5千瓦时,也就是半度电。这样的换算方式,是不是更有助于大家理解电池容量了呢?
▲聚云新能源的银鱼电池组
我们所见的“电池”,无论是外置还是车架隐藏,其实都只是电池包的外壳。打开这层外壳,你会发现内部是电芯的密集排列,以及负责电池管理的控制系统(BMS)。市面上的电助力自行车大多采用18650锂电池电芯,这种电芯以其长寿命、高容量密度和稳定的性能而受到推崇。
值得注意的是,18650并不仅仅是一个规格型号,它指的是电芯的尺寸(直径18mm,长度65mm)。即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18650电芯,不同等级之间的容量和耐用性也会有所不同。更别提国际知名品牌与小作坊之间的品质差异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