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镇街头,每三辆电动车里就有两辆是雅迪或爱玛,最便宜的只要1599元!可奇怪的是,这些看似贴着成本卖的低价车,反而让这俩品牌赚得盆满钵满。低价车到底是赔钱赚吆喝,还是暗藏商业玄机?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
先说说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特点。就拿我老家县城来说,大部分人月收入也就三四千块,买电动车看价格。我妈每天骑去菜市场的那辆雅迪,就是1999元的“轻享版”,她说充一次电能跑四天,接送孩子、买菜代步完全够用。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三四线及农村市场电动车年销量占比达65%,年增量超800万辆,这么大的市场谁能不心动?
雅迪爱玛早就盯上这块肥肉了。我有个在县城开电动车店的朋友说,现在镇上每隔两公里就能看到雅迪门店,截至2025年3月,雅迪在县域市场门店数突破3.2万家,爱玛达2.8万家,基本把全国县级行政区都覆盖了。而且他们专门为下沉市场开发车型,像雅迪“轻享版”、爱玛“惠民款”,定价就在1599 - 1999元,正好卡在老百姓觉得“不贵又能用”的心理价位上。
为啥他们能把价格压这么低?秘密就在供应链上。之前参观过雅迪无锡产业园,人家电机、控制器、车架全是自己生产,不像小品牌要外购,成本直接降低25%。爱玛更厉害,自己建了石墨烯电池生产线,成本比采购第三方低30%,续航还提升20%。而且他们用了模块化生产,2000元级车型和3000元以上高端车型共享70%核心零部件,年采购量超2000万辆,轮胎、线束这些通用部件采购价能比中小品牌低15% - 20%,成本优势太明显了。
再看终端销售策略,那真是套路满满。我去门店看过,1599元的入门款配的是48V12Ah铅酸电池,续航50km,短途代步确实够,但销售人员会跟你说:“大姐,您要是经常跑远点,这铅酸电池两年就得换,不如加1000块换石墨烯电池的,能跑三年,续航还长。”数据显示,门店实际转化率约12%,每转化10位客户就能覆盖50辆低价车的成本,低价车其实是引流的幌子,靠高端车型赚钱呢。
不过这对小品牌可太残酷了。老家有个开杂牌电动车店的老板,跟我抱怨说:“我们外购部件,毛利率连5%都不到,有的品牌甚至不到3%,根本没钱搞研发和品控。”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低价杂牌车合格率仅72%,好多用的都是劣质配件。而雅迪爱玛合计市占率从2020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52%,行业品牌数量从300 + 缩减至200家以内,小品牌要么转型,要么淘汰,市场正在大清洗。
作为消费者,该怎么选呢?如果你每天通勤就10km内,充电方便,或者只是临时代步、学生用,那低价车型完全够用。但一定要注意核心部件,优先选品牌自研电池、电机的车型,售后也得认准全国连锁品牌,别图便宜买了杂牌车,坏了都没地方修。我之前就吃过亏,贪便宜买了辆杂牌车,电池半年就不行了,售后电话都打不通,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现在再看货架上1599元的电动车,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它不只是一辆低价车,而是头部企业打开下沉市场的钥匙。他们用低价吸引进店,靠供应链控制成本,再通过升级款赚钱,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漂亮。对于来说,关键是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别被低价冲昏头脑,也别盲目追求高端,找到价格和品质的平衡点才是硬道理。
你呢,要是买电动车,会选1599元的低价款,还是直接上3000元的高端车型?来,说说你的想法,一起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