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披露,上汽大众正酝酿于2026年向国内市场隆重推出三款全新车型,旨在加强市场反攻势头。据悉,这三款新车均为大众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特供车型”,内部代号分别为A、B、C。
其中,A和B两款车型均由上汽集团提供,并由上汽研发总院共同参与开发。A车是在已上市的荣威D7车型基础上进行改进,打造出一款插电式混动轿车;而B车则是在智己汽车尚未发布的新车基础上进行改造,定位于高端市场,是一款增程式SUV。
至于C车,则是由大众提供技术支持,并由大众科技(VCTC)参与开发。据悉,C车是采用小鹏汽车提供的CEA整车架构所打造的纯电SUV。
事实上,上汽大众即将推出的插混和增程式车型的消息,在今年4月就已见诸报端。据媒体报道,大众计划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B级SUV增程式电车,并预计在2026年投产。由此推测,文中提到的B车很有可能就是这款备受期待的B级SUV。
2024年6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等多家关联企业与上汽大众共同签署了多项技术合作协议,聚焦于上汽大众的新产品项目。根据这些协议,双方将携手合作,共同研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进一步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根据协议内容,预计A、B、C三款新车将在2026年集中亮相,这标志着上汽大众在其40年历史中迎来全新产品发布的高峰。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款新车都将统一使用大众的VW标识,旨在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并借此提升产品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这两种曾被视为过渡技术的汽车动力系统,已然成为各大车企竞相追逐的热门领域。与此同时,纯电动汽车的市场表现似乎逐渐显露疲态。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纯电动汽车的批发销量为83.2万辆,同比增长27.7%。然而,狭义插混汽车和增程式汽车的批发销量分别达到47.5万辆和13万辆,同比分别显著上涨112.5%和52.3%。这显然表明,“插混+增程”的动力系统正在迅速抢占市场。
面对这一市场趋势,上汽大众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其即将推出的A、B、C三款新车,将统一采用大众的VW标识,并着眼于“插混+增程”的市场需求,以提升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如今,国内汽车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不少传统合资车企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大众为例,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朗逸的销售量为32125辆,环比微降0.8%;而帕萨特的销售量为23300辆,环比降幅达到3%。从年初至11月底,朗逸累计销售了283326辆,帕萨特累计销量为214799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燃油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大众旗下的途观L插混版和帕萨特插混版也未能幸免。据车主之家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帕萨特插混版仅售出5215辆,而途观L插混版更是仅有1457辆。
为了应对当前市场挑战,上汽大众在三款新车的研发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与资金。据内部消息透露,B车的开发堪称重中之重,这主要归因于上汽大众与智己两大品牌迥异的特性。更为棘手的是,B车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这无疑为2026年第一季度的量产计划带来了巨大挑战。
此外,大众还与小鹏汽车携手合作,共同投入约7亿美元来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并需支付相应技术转让费用。这一系列举措,都彰显了大众在转型之路上的坚定决心与务实态度。
无法预知,上汽大众的新品能否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三款新车的推出无疑将为上汽大众带来积极的影响。
当前,不仅上汽大众,北京现代、丰田、奥迪、奔驰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公布了其电动化的发展蓝图,意图在“插混+增程”的市场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无论如何,这些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传统合资汽车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响应国内车市的整体趋势。至于最终的结果,则唯有交给时间来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