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底盘生锈问题频现,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新车到手,还没捂热乎呢,车轱辘底下就“挂彩”了,搁谁都得膈应。

照理说,如今的铁皮手艺应该日臻精进才是,咋还冒出这么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事儿?

这背后,怕是不仅仅是几颗螺丝钉松动那么简单。

你寻思着,车厂不得把安危放在首位?

毕竟那是人命关天。

可现实往往是,成本这把悬顶之剑,时刻让厂家们如芒在背。

为了在红海里卷生卷死,一些厂家就得打起自己的“小九九”。

譬如,拿寻常铁板掉镀锌钢,抠点材料钱;简化防锈工序,快马加鞭赶工。

别小觑这些个“螺蛳壳里做道场”,久而久之,锈蚀就如同癌细胞般扩散开来。

就拿江淮同悦来说,它那车身“掉粉”的毛病,多半是吃亏在钢板的选材上。

寻常铁板的抗锈蚀能力,跟镀锌钢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

长安逸动也吃了瘪,有些批次的材料“抗造”能力拉胯,开个五年就起锈点。

还有比亚迪,侧裙边锈迹斑斑的问题比较扎眼,估计是厂家防腐没做到家。

宝骏510更直接,为了压低身价,钢材的品相和防锈涂层都打了折扣。

长安欧尚X5 PLUS的设计也让人直摇头,翼子板愣是成了个“聚宝盆”,新车没溜达几天就锈迹斑斑。

莫以为洋牌子就能高枕无忧了。

丰田RAV4荣放,2024款都被扒出车门螺栓、底盘传动轴“起疹子”,有的车提车还不到半年。

广汽本田雅阁,车门生锈的吐槽声也不绝于耳,估摸是车门内里的防锈功夫没下够。

北京现代悦动,更是有不少车主控诉车门锈穿了。

当我们一门心思地把锈蚀归咎于“品控问题”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猫腻?

往直了说,车企也是要恰饭的。

新车底盘生锈问题频现,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有驾

在利润和质量之间,有些厂家选择了前者。

有人也许会说,这都是偶发事件,不能一概而论。

但如果这种“翻车”的概率越来越高,那可就得留个心眼了。

仅车质网上关于车身锈蚀的投诉,每年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仅凭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用车环境也是一个变量。

沿海地区空气湿度大,盐分高,车子更容易“上锈”。

北方冬天撒盐化雪,也会加速底盘的“腐化”。

还有些车主,就爱往水坑里扎猛子,洗完车也不及时擦拭,这些都会增加车子“生病”的风险。

但是,车企不能把锅都甩给环境和用户。

毕竟,老百姓买车是为了图个方便,不是为了天天如履薄冰地防锈。

和大众认知相悖的是,车身锈蚀不仅仅是颜面问题,更关乎行车安全。

车身结构一旦“蚀骨”,强度就会大打折扣,要是出了事故,车辆的防护能力也会跟着遭殃。

所以,买车前,多打听打听车子的防锈能耐,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差评”。

提车时,仔细查验一下车身、底盘等部位,特别是那些容易“存水”的地方。

用车时,尽量避开恶劣的环境,定期体检,发现锈点及时“刮痧”。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盼着车企能真正重视产品力,别为了蝇头小利而“坑害”消费者。

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要是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失去了信任,再多的广告也是白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