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 刚出就刹车冒火?这还真怪不了小米
小米YU7刚上市没几天,就被媒体拉去赛道测试,结果跑完圈速后刹车片直接起火了。这一下把网友们都给整懵了,大家纷纷质疑小米为了刷圈速牺牲了安全性。
YU7在天津V1赛车场完成单圈2分18秒66的同级最快圈速后,刹车盘温度飙升至600℃以上,维修区检查时出现明火。现场的视频看起来确实挺吓人的,火光四溅的场面让人看了直呼好家伙。
但是这件事真的能说明小米车有问题吗?先别着急下结论,咱们得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媒体测试操作不当
小米汽车在回应中明确表示,YU7在天津V1赛车场进行1个暖胎圈+1个飞行圈后,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正常的赛道测试流程应该是暖胎圈、飞行圈、散热圈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是这次测试为了测温度,直接省略了散热圈这个重要步骤。
你想想,一个人跑完1000米立马就坐地上,那不得难受死?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刹车系统在极限工况下工作,内部温度飙升,需要通过散热圈来慢慢降温。
散热圈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就是跑完飞行圈后继续慢速跑一圈,让风把刹车系统的热量带走。这是赛道测试的基本操作,连F1赛车都得这么干。
刹车片材料特性
再来说说刹车片的材料问题。测试车辆使用的是制动片有机物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起火。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物理现象,不是什么设计缺陷。
家用车的刹车片一般都是低金属材料,里面含有树脂等有机物。这种材料的好处是噪音小、震动小、对刹车盘磨损也小,平时开车体验更好。但是缺点就是耐高温能力相对较弱,300度就开始分解,600度就可能起火。
如果真要上赛道跑,那得换成半金属或者陶瓷材料的刹车片。但是这种刹车片平时开车噪音大得要死,低速制动的时候那个声音,保证你听一次就不想再听第二次。
制动系统并未失效
最重要的是,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车手在采访中也提到,虽然制动过热,但制动性能衰退并不是那么明显。
起火不等于失效,这是两个概念。起火只是材料燃烧,但刹车功能还在正常工作。真正可怕的是热衰减,那才是刹车失灵的原因。
你看之前某车评人把刹车片都磨没了,直接开出赛道,那才叫真正的危险。现在这个只是起火,刹车该停还是停得住,本质上没啥大问题。
日常使用完全没问题
有人担心平时开车会不会也起火,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赛道测试是极限工况,刹车温度能飙到600度以上。而咱们平时开车,能到200度就算不错了。
除非你天天在市区开120公里以上的时速,否则根本不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日常开车对刹车的要求主要是舒适性和静音性,耐用性也很重要,但绝对不会达到赛道那种极限状态。
小米反应很正常
小米汽车在答网友问中详细解释了事件经过和技术细节,这个反应速度和透明度还是很到位的。没有遮遮掩掩,直接说明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而且小米也没有甩锅给媒体,只是客观地说明了测试过程中缺少散热圈这个步骤。这种态度挺实在的,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媒体为了流量博眼球
说实话,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不是小米车有毛病,而是媒体为了流量故意搞事情。明明知道测试流程不规范,明明知道起火的原因,但就是不在视频里说清楚。
反而用这种容易引起误解的方式来呈现,让不懂车的人以为小米车有安全隐患。这种做法确实有点不太合适。
专业的汽车媒体应该有专业的操守,不应该为了流量而误导消费者。测试可以做,但是要按规范来,结果要客观呈现。
总结

YU7刹车起火这件事,从技术角度看完全是正常现象。家用车上赛道本来就需要升级刹车系统,用原厂配置跑极限圈速,起火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关键是制动功能没有失效,这就说明车本身没有问题。至于媒体的操作方式,确实有商榷的余地。
小米这次的回应还是挺到位的,技术细节解释得很清楚,没有避重就轻。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日常使用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你觉得这件事情小米处理得怎么样?媒体这种测试方式合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