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圈摸爬滚打 20 年,光高速就跑了不知道多少万公里。说实话,刚拿驾照那会儿我也是个愣头青,觉得高速不就是条直路嘛,能开多远开多远,直到有一次因为疲劳驾驶差点追尾,才真正明白 “逢三必进” 这规矩有多重要。
所谓 “逢三必进”,说起来特简单:开高速时连过两个服务区都没停,到第三个服务区就必须进去歇口气。按国内高速服务区平均 50 公里的间距算,这差不多就是开 150 公里就得停一次,看着不远,却是保命的关键。
高速最坑人的地方,就是那种单调到让人犯困的驾驶环境。路是直的,护栏是重复的,两边的树跟复制粘贴似的往后跑,再加上车里关得严严实实,空调温度舒舒服服,不知不觉眼皮就开始打架。我有个老客户小周,去年就因为硬扛着开了 4 个小时,结果前车急刹时他慢了半拍,虽然最后没撞上,但车头离人车尾就差半米,吓得他后槽牙都酸了。这事儿让我明白一个理:开车省那点时间,真不如平平安安活着实在。
这些年我总结出个 “3210” 休息法,试过的都说管用。到了服务区先下车活动 3 分钟,重点扭扭脖子、转转腰,开久了这俩地方最容易僵;接着在停车场慢走 2 分钟,让血液循环起来,别一停车就往休息室瘫着;然后站在开阔处做 1 分钟深呼吸,把车里的浊气都换出去,脑子立马清醒不少;最后该喝水喝水、该上厕所上厕所,别嫌麻烦,这些 “小事” 能让接下来的驾驶状态好一大截。
当然也会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赶上节假日,服务区堵得进不去。这时候别慌,提前看导航找下一个服务区,实在不行就瞅临近的高速出口,下去找个加油站歇会儿也行。宁可多花 10 分钟找地方,也别硬撑着往前开,疲劳驾驶时哪怕走神一秒,都可能出大事。
再给大伙透点老司机的私藏经验:休息最好选在上午 10-11 点或下午 2-3 点,这俩时段是人体生物钟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主动停下来比硬扛着强。进了服务区别先往休息室钻,哪怕在车边多站会儿、伸伸胳膊踢踢腿,都比坐着打盹管用。还有,别觉得喝含糖饮料能提神,偶尔喝一口还行,喝多了血糖飙升后容易更困,不如多喝点温水。
说真的,“逢三必进” 这规矩真不是瞎编的。高速上的疲劳感来得特别隐蔽,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挺精神,手脚却已经跟不上脑子了。150 公里这个距离,看着不长,却是很多新手栽跟头的坎儿 —— 总觉得 “再开一会儿就到了”,结果就差那 “一会儿” 出事。
安全驾驶真没什么取巧的,该休息就得休息,这都是无数事故攒出来的教训。建议大伙都试试 “3210” 休息法,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开车这事儿,平平安安到家才是真的香。
}
记住:在高速上,宁可多花半小时歇脚,也别拿生命赌运气。这才是真正的老司机该有的心思。
你们跑高速有啥自己的休息妙招?遇到过因为疲劳驾驶差点出状况的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一起把安全驾驶的经验攒得更足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