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空降出海高管,能否带动国际化突围?


当同行们的海外战线越拉越长、销量捷报频传时,广汽,这家老牌车企,终于也开始加快脚步。


11月10日,陈家才即将加盟广汽集团的消息传出,广汽集团发布的“干部任用公示”证实了该消息。公示中,陈家才任广汽集团副总经理,负责“国际化、战略发展及人力资源”,另有5人同列拟聘副总经理名单。


陈家才的加盟,是否能加速广汽的出海战略,能否通过人的重构推动业务的重构,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从公开履历看,陈家才长期在整车企业的市场与海外业务部门任职,曾在北汽福田、奇瑞汽车及捷途国际营销公司工作,也短暂任职于赛力斯集团海外BU。他的职业路径主要围绕中国品牌的国际业务展开,经历过“从零开始搭建海外团队,从传统营销向新媒体营销、生态营销转变,业绩实现从0到1”的过程。

广汽空降出海高管,能否带动国际化突围?-有驾


这次任命出现在广汽集团处于转型低谷的时刻。过去几年的内外压力让这家老牌车企几乎同时面对利润下滑、合资业务疲软、自主品牌延缓等多重挑战。


从业绩上看,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669.29亿元,前三季度亏损43亿元。虽然整体承压,但海外业务正呈现出少数还在往上走的状态,2025年上半年海外终端销量5万辆,1~9月同比增长36.5%。对新任董事长冯兴亚而言,让出海业务发挥更强增长动能,是当下不得不做的一步棋。


从行业维度看,这一步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2025年的中国车市,正在经历罕见的“三重内卷”——价格卷、技术卷、流量卷。比亚迪和理想的技术领先、奇瑞不断刷新的出口规模、上汽稳扎欧洲主流市场,均让传统车企的压力陡增。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上,广汽启动转型的时机偏晚,自主品牌还未见爆发,合资品牌的“安全垫”又在快速塌陷。在这样的背景下,把战略重点向外转、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成为“不得不做”的选择。

广汽空降出海高管,能否带动国际化突围?-有驾


冯兴亚接任董事长以来,通过“番禺行动”开启一轮自上而下的系统改革——大幅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引入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市场考核机制。2025年也成为广汽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内部竞聘上岗、品牌营销本部整合、高层问责及外部人才引入几乎同步进行,显示出集团去除官僚惯性、激活系统活力的决心。为此,冯兴亚甚至在6月底专程前往华为总部拜访任正非学习“华为经验”。


对比同行,广汽的海外节奏确实略慢一步。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达69.7万辆,奇瑞93.6万辆。相比之下,广汽此前出口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市场,未形成稳定规模,也缺乏本地化品牌运营能力。换句话说,此次人事调整并不是“从0到1”的变革,更像是“组织补位”的动作。


补位本身也是难事。对广汽而言,挑战不止在“走出去”,还在于“扎得下”。海外市场门槛高、投入大,短期很难形成利润。更何况,广汽成长于合资体系,内部流程强调审慎与层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国际化拓展中往往显得保守与迟缓。


尽管如此,广汽的海外布局仍在加速推进。到2025年,其海外业务已覆盖8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超过570个销售网点,并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5座海外工厂和7个中转仓。广汽自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及10月累计海外终端销量超过6.5万辆,较去年有所增长,但与比亚迪、奇瑞等同行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陈家才在此时补位,能否快速融入、推动机制更灵活需要观察。但对于广汽而言,这既是一场补课,也是一场押注。无论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广汽已经无法再依赖旧有路径生存,它必须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中重新定义自己。就如冯兴亚所言“初心不改,路径要变”


星河商业观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