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交通动脉,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使用年限的逐年增长,高速公路路面的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已对行车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因路面老化问题导致的非人为因素高速事故已多达73起,这一数字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量存在的路面老龄化问题,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更新和养护,使得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成为当前高速公路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存在问题:1.雨季风险加大,材料性能衰退。在高速公路的长期服役过程中,道路材料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与车辆反复碾压等多重因素的侵蚀,导致其性能逐渐下降。尤其在湿润的雨季,根据国际驾驶安全调查显示,雨天驾车的交通事故比平常会高出大约5倍,原因是雨天驾车会造成材料吸水膨胀、强度显著降低等现象愈发生,使得道路更易出现破损、坑洼等缺陷,进而大幅提升行车安全风险。如:2023年9月雨天驾驶需谨慎!轿车高速发生“水滑”,失控后撞上护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6921105610945102&wfr=spider&for=pc)
2.维护周期滞后,路面老化严重。高速公路在资金紧张和管理欠佳的双重压力下,道路维护工作常常滞后于实际需求的增长,致使路面老化问题愈发严峻。裂缝、坑洞等道路损伤屡见不鲜,它们不仅削弱了行车的平稳体验,更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了不容忽视的风险。若不迅速施以有效的修复与保养,这些隐患将愈演愈烈,终至道路全面崩溃之境。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公路养护里程已扩展至544.1万公里,养护覆盖率近乎完美地触及了99.9%的高度,然而,一些早期的快速路已然迈入了“老年期”,与此同时,部分新近建成的高速路也因养护经费匮乏、维护规划缺乏远见等因素,提前显露出“未老先衰”的迹象。如:2024年5月上饶一高速大坑造成多车爆胎高速养护。(
https://v.douyin.com/ijbBqK9p/)
3.技术更新缓慢,养护效果不佳。当前,道路维护领域的技术更新步伐相对缓慢,许多地方仍停留在传统的维修方法和材料层面。这不仅限制了维护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维护效率的提高。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问题,传统方法往往难以奏效,缺乏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如:传统的冷补材料修复质量较差,而采用热补工艺又费时费工,沥青路面坑槽如何快速修复?(
https://www.hnlq168.com/show-19-76-1.html)
建议:一是强化预防性养护措施。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测评估体系,对高速公路路面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延缓路面老化速度。二是优化养护资金链分配。应进一步加大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足够的资金用于路面维护和改造工作。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养护资金分配机制,根据路段老化程度和养护需求进行合理分配,确保重点路段得到及时有效的养护。三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对新型路面材料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路面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提升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的整体水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