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亮眼,产销量双双突破69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40%,出口实现了75.2%的增幅。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今年上半年,经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口的商品车已达8.7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不断增长,近年来,在霍尔果斯口岸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新职业——新能源汽车“摆渡人”。
以往,霍尔果斯口岸出口的汽车,很多都是通过笼车实现转运,前两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免签政策落地后,出现了更方便更灵活的“自驾出口”通关方式,通过“摆渡人”自驾交付汽车更有效率、成本也更低。
52岁的潘广德,做新能源汽车的“摆渡人”已经快两年。一本护照已经盖满了出入境验讫章。
上午9点多,潘广德从家里出发,他先到汽车贸易公司取车,然后驾驶着中国生产的新车,从霍尔果斯出境,将车停到哈萨克斯坦境内指定位置,完成交付验收后,再乘跨国客运大巴返回国内。
车辆的通关手续,企业已提前办好,潘广德仔细地一一核对,又仔细检查了车辆的轮胎、外观和电量,确认一切正常后,这才小心翼翼坐上驾驶座。
潘广德驾驶着车辆驶入口岸,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施行“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出口企业只需提前在线上生成包含车辆各类信息的专属二维码,“摆渡人”在通关时轻轻一扫,便能实现秒级放行,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
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 陈明翔:扫码可以识别出它的车架号以及发动机号,作为这个车辆的唯一识别代码,形成这辆车的专属的身份证。通过这个码可以通行海关的各个卡口。潘广德说,虽然整车出口“摆渡人”的从业门槛不高,工作职责也很简单,但是,却要有责任心。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从小小方向盘,折射出外贸发展大盘。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长,也让潘广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摆渡人”队伍壮大 为“中国制造”自豪
在新疆霍尔果斯,潘广德一家三口各自忙碌着,一家人从口岸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也能感受到自己小生活的幸福变化。如今,国产汽车“摆渡人”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将中国制造带到更多的国家。
两年前,潘广德一家三口从黑龙江老家来到新疆霍尔果斯,他们在距离口岸不远处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经营着一家免税店,每天都吸引着大批哈萨克斯坦游客驻足选购。如今,妻子和女儿将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这个小家庭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霍尔果斯,像潘广德这样的“摆渡人”已经有4000多人。他们中大多不是职业司机,有农民、牧民、务工人员,甚至还有一些到这里来跨境游的游客。
新能源汽车“摆渡人” 李丛林:我是内蒙古的,家里有朋友来这边干,觉得挺好,一个传一个来的。
新能源汽车“摆渡人” 刘丽华:我干这行已经三个月了,属于兼职,想跑就跑。
新能源汽车“摆渡人” 冯秋芳:我是新疆人,我想着一个月最多跑15趟就行了,能赚7000元左右。
新能源汽车“摆渡人” 潘广德:虽然这个行业辛苦,但快乐着。我们所开的车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的自主品牌。把车开到国外走出国门,对我们“摆渡人”来说也是一种自豪,非常高兴,每一台车都代表着中国制造品牌的形象。
来源:央视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