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车主零下十度开Model Y跑了460公里,算完这笔账才发现,当初那个卖车的小伙子没说实话
去年在4S店听销售拍胸脯说688公里续航够用,我瞅着展厅里那辆Model Y心里直打鼓。现在到了供暖季,每天早上从车库开出来,表显电量掉得跟水龙头似的,这才明白有些坑得自己跳进去才看得清。
电池这玩意儿,冬天就像人上了年纪,不中用了。你说CLTC标688公里,实际上零下十度开暖风跑个四百多公里就得找桩。这还不是最闹心的,关键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服务区的充电桩是不是被油车占着位,或者压根儿就坏了。上个月去趟承德,高速上排队充电等了一个半小时,旁边开汉兰达的哥们儿加完油买了杯咖啡都走了。
说到充电这事儿,小区物业死活不让装桩,说是消防不让过。没办法只能去商场快充,一度电算上服务费得一块五往上,一个月光充电就多花大几百。更损的是这快充对电池伤害大,认识个哥们儿开小鹏的,三年下来电池健康度掉到88%,想卖车人家直接砍价三万。
这车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说实话用得上的没几个。什么城市领航辅助,我这三线城市地图都没更新全,变道犹豫得跟新手似的,最后还得自己动手。倒是那个远程启动挺好用,但也是个电老虎——每天早上提前开暖风,十分钟能吃掉四五度电,相当于白跑三四十公里。
保险也是个坑。头一年全险八千多,比我之前那辆雅阁贵两千。后来轻微剐蹭送去修,换个激光雷达配件等了两礼拜,代步车都是自己掏钱租的。那会儿才想明白,这车零件贵、修起来慢,真出了事儿麻烦大了。
还有个事儿挺让人不爽。去年买的时候销售说智能驾驶功能终身免费,结果今年系统升级,新功能只给新车用,老车主想用得单独掏钱。这种感觉就像买了个手机,结果厂商说新系统你这硬件带不动,要不加钱换新机?
轮胎也是笔糊涂账。这车重,前轮磨得快,原厂米其林一条一千八,两万公里就得换。算下来三年光轮胎刹车片就得多花五六千。当初销售嘴里的“用车成本低”,现在想想可能只算了电费,别的都没告诉你。
最头疼的还是长途。过年回老家六百公里,本想着一口气开回去,结果高速上风大,开到120能耗直接飙到十八九,中间充了三次电,到家比别人晚了三个小时。媳妇儿一路念叨说早知道还是开油车省心,我也没话说。
不是说电车不好,只是得看你自己的情况。要是家里能装桩,平时就市区通勤,冬天不算太冷,那电车确实省钱。可要是跟我似的,没充电条件、冬天零下十几度、还得时不时跑个长途,那这笔账真得好好算算。
现在小区群里总有人问该不该买电车,我一般不直接劝。就把自己这一年的用车成本给他们看看——充电多花的钱、保险贵出来的部分、换轮胎的费用、还有那些因为续航焦虑多绕的路。看完这些数字,大部分人心里就有数了。
有时候想想,买车这事儿跟结婚似的,光听别人说好没用,得过日子才知道合不合适。那些宣传册上的数字和销售嘴里的承诺,或许只是个参考。真正的答案,得你自己开上一年才能找到。
全部评论 (0)